央广网广州11月14日消息(记者罗世伟 通讯员程芯怡)完成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推动全市首宗65.805亩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案例,获评自然资源部2024年典型示范案例;首创“五证联发”常态化机制,实现全省首例农村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登记及抵押融资登记,存量房转移登记“跨省通办”;以全省田长制先行县综合评价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完成党政同责首考任务……这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不仅彰显了增城规划资源工作的“硬实力”,更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十四五”期间,增城区以“改革破题、创新赋能、服务为民”为主线,在国土空间规划、审批效能革命、全域土地整治、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要素保障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交出了一份兼具民生温度与发展速度的亮眼答卷,更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增城经验”。
审批效能革命: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
五年来,增城区大力推行审批效能革命,通过对审批流程、方式、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以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强磁场”。
今年1月,石滩镇五羊城电缆项目实现“五证联发”,成为增城区第14宗“五证联发”项目。“在项目筹建期间,时效性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五证联发’能够极大帮助我们节约报建审批时间。”广东五羊城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侯志鹏表示。
除了五羊城电缆项目,增城区还推动润城、中南高科、鸿凯等产业项目成功实现“五证联发”,其中润城生命科技园项目为广州市首宗“五证联发”产业项目,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动工,当年竣工封顶”;中南高科项目是1个工作日内办齐“五证”,充分彰显了增城审批服务“加速度”。
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以下简称“区规自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证联发”服务机制优化精简工程建设项目用地、规划、人防、施工、登记等审批材料和程序,通过“靠前服务、一套材料、并联审批、全程网办、快速发证”,将企业办理五证的时间从40个工作日缩短至1-6个工作日,极大地提高审批效率,为在增城区拿地的项目办证节约了半年时间,竣工提前1年,投产提前2年,极大降低了企业筹建成本与时间成本。
“五证联发”服务机制是增城审批效能改革的突出成效之一。“十四五”期间,增城区以“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成本、优服务”为改革核心,创新推出“优化规划建设新十条”,推行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告知承诺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全信任审批及联合验收提前介入服务,累计服务300余个建设项目超3000宗审批案件,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约2—3个月建设时间。2023年以来,通过八批203条惠企利民举措,实现全业务链条提级增效,服务案例近30万宗,让“增城速度”成为营商环境的核心吸引力。
全域土地整治:绘就生态与空间“双提升”画卷
近日,增城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增江东岸专项试验区(石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获得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财政激励第三档奖补资金。这一省级认可,标志着增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迈入新阶段。
作为广州市唯一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石滩镇项目自2023年3月获批以来,便承载着广州东部中心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试点区域覆盖43.76平方公里土地,涉及2个社区、19个行政村,是增城探索“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元增效”的核心战场。
在这里,“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的变革正在发生——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恢复与零散地块整合,机械化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闲置宅基地、低效工业用地则通过“退出复垦”“功能置换”“转型升级”,转化为现代农业设施、乡村旅游项目与公共空间,让“沉睡资源”焕发新生。
与此同时,增城区开展河道岸线整治、山体复绿、农田生态防护林建设,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创新建立“政策集成+多元参与+数字赋能”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利益联结模式,打造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样板,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土地要素保障:精准供地激活发展“新动能”
“从‘忧居’到‘优居’,终于住上了舒心的房子!”增江街沿江东一路10号的22户居民,曾因原木材公司破产闲置用地的老旧房改房面临居住困境。如今,得益于区规自分局“依法征收—净地出让”的闭环机制,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片区功能与形象也实现跃升。
这正是增城盘活国有存量低效用地的典型实践。“十四五”期间,增城始终围绕强产业支撑、保民生需求、稳住宅供应的总体导向,通过优化用途结构与空间布局,累计完成土地储备3.7万余亩,为增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用地保障。
土地要素的精准供给,更直接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五年间,增城累计获批用地近5.4万亩(其中产业用地近1.7万亩),较“十三五”分别增长26%、42%,高效保障了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汕铁路、增天高速等重大项目,以及开发区核心区、宁西园区、仙村园区等产业平台的用地需求。在乡村振兴领域,增城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获批乡村振兴用地约1000亩,为农村宅基地、公益性民生设施建设提供保障,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作为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增城的探索更具标杆意义。2024年7月,石滩镇水龙村65.805亩集体工业地块以2836.5万元成交,规划建设电商物流园聚焦农产品网络销售,预计带动产业投资1.4亿元、提供400个就业岗位。同年12月,《增城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管实施细则(试行)》印发,确保村民公平分享收益——这一实践入选自然资源部2024年“农地入市”典型示范案例,为全市乃至全省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了“增城样本”。
回望“十四五”,增城区以规划资源领域的改革创新,破解了空间布局、要素保障、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关键难题。展望未来,增城将以现有成果为基石,持续深化国土空间治理、审批效能提升、全域土地整治等重点领域改革,为“十五五”规划绘就更壮美的国土空间画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持久的动能。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