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1月8日消息(记者张顺鹏)初冬时节的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桨板爱好者在南盘江挥桨破浪,江畔的农家乐生意火爆。万峰深处,坝盘村这座布依古寨,搭乘粤黔协作“东风”,以“媒体+”赋能打造特色文旅产业,被众多网民亲切地称为“坝尔代夫”。

在坝盘村,桨板爱好者在绿水青山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南盘江与珠江同属一脉,一衣带水的珠江水系见证了广东与贵州隔不断的情谊。在黔东南,佛山协作支持台盘村打造“村BA”发源地。而在黔西南,广东惠州仲恺高新区则依托“媒体+”,全力支持坝盘村打造为文旅体深度融合的贵州“马尔代夫”。
据统计,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广东省惠州市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2亿元帮扶安龙县,积极以“媒体+”推动赛事“流量”变成文旅“留量”、消费“增量”。如今在小红书等平台,“桨板”词条的阅读量已高达2.9亿,而“坝尔代夫”则超过8000万。
农业村转型文旅村 2024年旅游产业总产值超2000万元
“去年收入32万元,今年能收入40万元!”在坝盘村“超武农家乐”,老板王超武忙得不亦乐乎。通过惠州市援建“我在贵州有个园”项目,他和家人享受到了坝盘村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
最令王超武难忘的是2024年“中国百城桨板公开赛(安龙站)”的热闹场景,“仿佛一夜之间来了数万人”。这场比赛,也是坝盘村在东西部协作下,由农业村向文旅村转型的一次重要尝试。

通过举办公开赛,更多桨板爱好者选择到坝盘村体验水上运动的魅力(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赛前数月,坝盘村通过争取中央衔接资金、民进各级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500多万元支持,利用3个月时间开展全域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开赛当天,吸引了全国各地3000多名游客体验桨板运动,领略“坝尔代夫”第一村的奇峡幽谷风光。当年仅五个半月即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00万元。
自公开赛在坝盘村举办后,这里便成为了桨板爱好者的乐园。周末高峰时段,游客量高达4000余人,平日也有约3000名游客,劳动节、国庆节每天多达1.7万人。众多游客踏足这片水上乐园,也让村里的农家乐和民宿业务繁忙。据统计,2024年5月至9月间,坝盘村的旅游毛收入超过1500万元,旅游旺季甚至突破了单日1.5万人次游客量,显著提升了村庄经济。
18栋布依族特色民居“吊脚楼”、1.7公里沿江生态观光步道、1.2公里江堤、5400平方米沙滩……坝盘村的新面貌令人瞩目。在东西部协作的推动以及“媒体+”持续曝光赋能下,村庄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初再次获得了700余万元资金支持。今年前六个月,坝盘村旅游产业收入已达600多万元。“五一”假期坝盘村单日游客最高人数突破1.5万人次,再创新高。“国庆假期,仅桨板运动项目就给村集体经济增加12万元收入。”万峰湖镇坝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启仁说。

每逢假期,坝盘村就成为了许多桨板爱好者的首选地(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坝盘村的实际常住人口在短短几年内从109人增长至400余人,形成了村民返乡创业的热潮。2024年,坝盘村旅游产业总产值达到惊人的2000多万元。今年,坝盘村又得到2025年度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资金300万元支持,对村里的桨板产业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坝盘村有1家旅游公司、8家农家乐、4家民宿、82个美食摊位、42家桨板运动项目俱乐部,村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红火。
东西部协作助力文旅产业火爆出圈
坝盘村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古村寨,全村600多人口中布依族村民占了98%。因为偏居大山,土地稀少,交通不便,在2015年以前,坝盘村的村民外出犹如跨越万峰,鲜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当地人形容出村犹如“跨过108道拐”。坝盘村也因此成为一类重度贫困村,2013年人均收入仅2000多元。
2015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民进中央定点帮扶坝盘村。为了找到乡村“造血之路”,民进中央每年到坝盘村调研,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我们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文旅产业。有了产业,逐步吸引致富人才回归,以头雁带领村民同奔小康。”民进中央帮扶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年间,坝盘村的一栋又一栋极具民族风格的吊脚楼得到修缮和改造。过去的烂泥潭、杂草丛和断头路变成了如今的柏油路和观光步道,亲水平台、游船码头拔地而起,“纳喜广场”和“坝盘银滩”落成使用,村庄焕然一新。

在粤黔协作推动下,如今的坝盘村基础设施完善,处处充满布依元素(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粤黔两省建立起新的结对帮扶协作关系,惠州市携手黔西南州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在坝盘村,粤黔协作安龙县工作小组将旅游康养产业定位为强村富民的核心支柱。通过汇聚多方资源,重点发展桨板运动、艺术采风、休闲露营、康养放松等休闲娱乐项目,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开发:一方面通过由全村28名党员组建产业合作社推动文旅融合,带动18栋古吊脚楼活化利用,单栋年租金收益达5万元,实现“闲置资产”向“活力经济”的转化;另一方面引入贵州冠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专业化乡村康养文旅运营团队,构建“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互嵌式共生发展模式,带动全村新增民宿20家、餐饮店铺15家,吸纳本地村民就近就业超200人,实现了外出务工人员显著回流。
如今的坝盘村,返乡创业大学生陈启庄,创办了第一家村民旅游公司,建立第一支观景竹筏队和第一批餐馆;坝盘村最早一批以吊脚楼开办民宿的村民罗年辉夫妻两人共同经营了“布依小红楼民宿”,出现了“一房难求”的好生意;脱贫户王超武开起了农家乐,2023年他的家庭年收入仅2万多元,一年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后,收入达到32万元。
“坝盘村的发展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近年来,坝盘村文旅产业的火爆出圈,是民进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的一次完美配合,得益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大力支持,为坝盘村打造‘马尔代夫’第一村打下坚实基础,为我们文旅产业的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坝盘的发展也得益于地方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各方力量的支持,让我们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巨大优势和机遇,给我们下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民进中央驻坝盘村第一书记李卓青说。

坝盘村计划打造“村桨板”品牌赛事(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坝盘村在文旅产业发展上获得的成果给了我们很大信心!未来,我们将借鉴‘村BA’‘村超’赛事成功经验,打造‘村桨板’等品牌赛事,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赛道’成为乡亲们通向共同富裕的‘快车道’。”万峰湖镇党委书记刘万金信心满满。
“媒体+”为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今年,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相关工作方案,通过实施“媒体+”行动,围绕“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开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这为惠州与黔西南深化坝盘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广东粤黔协作黔西南工作组计划通过“媒体+”赋能坝盘村旅游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根据广东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的规划,将依托“媒体+”新业态打造“坝盘村——‘马尔代夫’第一村”全媒体传播矩阵,组织媒体力量开展项目共建、运营合作、品牌打造,打通文旅产品生产和流通、桨板产业品牌建设、水上运动文化赋能、“农业+文旅”产业融合等全链条环节,形成“全流程赋能、多维度发力”的农文旅体市场发展新格局。
黔西南州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组长谭冠军表示:“近年来,我们高位协调推动《黔西南州康养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倡议并推动成立贵州省地级市第一个康养协会,目标就是促进文旅、体旅、康旅、农旅等深度融合。希望通过推进合作落地落实,进一步推动坝盘村成为中国‘马尔代夫’第一村,发展‘康养+’多业态,让全国消费者走进村里,让村里桨板产业走向世界,塑造‘媒体+’赋能东西部协作典范,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再上新台阶。”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