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1月2日消息(记者王晶 张顺鹏)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高铁网络持续完善,动车组运营安全成为重中之重。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联合举办,广东省委网信办、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共同承办的“发现最美铁路·粤东腾飞新引擎”网络宣传活动来到全路首批四大动车组检修基地之一的广州动车段。这里配属动车组17种车型479.5标准组,全段动车组年总走行2.18亿公里,在全路动车段中排名第一。

广州动车段广州南动车运用所“车底检车机器人”(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在广州动车段广州南动车运用所的检修地沟中,一台台灵巧的“车底检车机器人”正沿着预设轨道平稳移动。它们伸展着机械臂,搭载高清相机与传感器,对动车组底部转向架进行全方位智能检测。这一幕,正是中国高铁智能化检修的生动写照。
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2024年4月,广州南动车运用所启动“人工+机器人”混检模式,“车底检车机器人”成为关键轨道“标配”。机器人不知疲倦地执行高精度检测任务,将检修人员从繁重作业中解放出来,大幅提升了检修效率与标准化程度。截至2025年10月,机器人累计检测5974标准组,实现“零失误”,为动车组安全筑起坚实的科技屏障。
广州南动车运用所技术组组长肖亚运向记者介绍:“我们一共配备4台‘车底检车机器人’,在存车场咽喉处安装了2套360检测机器人,全面应用于动车组的一级修检修。机器人的投入使用,让一个标准组的检修时间由原来人工操作的70分钟缩短至机器人作业的40分钟,每台机器人可节约2名作业人员,有效缓解了高峰期的检修压力。”
在广州动车段转向架车间,各种转向架配件整齐排列,蔚为壮观。其中,钢簧智能化检修线格外吸引探访团目光:有着“大力金刚手”之称的智能机械手臂鹤立在各类机械设备中,科技感十足。随着指令下发,机械手臂快速响应,轻松拎起近百斤的钢簧并精准放置在指定位置,动作既“快”又“准”。

广州动车段转向架车间(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记者了解到,该产线于2021年启动建设,是全国首条钢簧自动化产线。投产运行后,钢簧检修效率大幅提升。以往检修钢簧,职工要将钢簧抬到操作台,再一对一进行检查和维修,而如今,职工只需在操作台上点点鼠标、敲敲键盘,机械手臂就能完成钢簧的自动化检修。目前,这条产线5分钟即可检修一个钢簧,日均能检修将近1.5列动车组的钢簧,检修效率较人工检修提升近三倍。
“借助智能机器臂,我们的产线真正实现了钢簧检修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有了它,我们的工作变得轻松又高效!”车间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从“车底检车机器人”的精准巡检到“大力金刚手”的高效作业,广州动车段以智能化技术为核心,逐步构建起全方位、高标准的检修体系。这些“黑科技”不仅筑牢了高铁安全运行的生命线,更彰显了中国高铁在装备制造、智能运维领域的“硬实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的重要支撑,广州动车段正以科技创新赋能铁路高质量发展,用精益求精的检修保障,守护着亿万旅客的平安出行,为国家“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让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在安全与高效中愈发闪亮。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