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0月21日消息(记者罗世伟)10月19日,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梅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共兴宁市委、兴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央广网广东频道协办的“兴宁鸽飞向世界——‘媒体+’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广州举行。这场以产业为核、以“媒体+”为媒的盛会,不仅奏响了兴宁鸽产业升级的新序曲,更翻开了县域特色产业借助“媒体+”迈向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
活动现场,来自多个省份的行业专家和企业领军者齐聚一堂,共探肉鸽产业发展新趋势,为兴宁打造“中国鸽业之都”注入强劲动力。
当优质种业成为现代农业的“芯片”,肉鸽产业的竞争,也愈发集中在育种创新的高地上。在推进会现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黄运茂以《良种先行:“兴宁鸽”培育驱动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他指出,推动“兴宁鸽”走向全国、飞向世界,关键在于以良种为引擎、以科研为支撑、以融合为路径,筑牢县域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底座。
黄运茂教授(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从地方特色到产业高地
“兴宁鸽”走出独特发展路径
“兴宁鸽”的崛起,是地方农业向产业化、品牌化跃升的一个生动注脚。
黄运茂介绍,肉鸽产业已成为我国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肉鸽出栏量占全球的80%以上,广东省则以超过全国50%的份额稳居第一。肉鸽继鸡、鸭、鹅之后,已成为我国第四大家禽品种,也是大湾区餐桌上的重要肉类之一,红烧乳鸽、盐焗乳鸽等岭南经典菜品早已走出国门。
在这样的产业格局下,兴宁市凭借地理、气候和政策优势,迅速成长为全国瞩目的“鸽业重镇”。2024年,兴宁市肉鸽出栏量达5800万羽,占全省总量的15%,相当于全省每7只鸽子中就有1只来自兴宁。全市形成了以陈小鸽等为代表的品牌矩阵,逐步构建起产加销一体化、品牌化运作的完整体系。
兴宁市人民政府积极推动“12221”市场体系建设,探索以“品牌+产业+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导向和科技赋能,兴宁鸽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化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集中度、标准化水平和区域影响力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本。
“金绿1号”突破关键技术
推动兴宁鸽种业自主化
“种业强则产业强。”黄运茂强调,良种是产业竞争的根基,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兴宁鸽产业的持续领先,必须以自主种源为支撑。近年来,兴宁头部企业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未雨绸缪的眼光,携手高校和科研机构,持续深耕鸽种培育领域,启动了“金绿1号”配套系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金绿1号”配套系的研发,立足大湾区乳鸽消费市场的需求,确立“早出栏、品质优、中体型”的育种目标。该项目以石岐鸽为核心遗传素材,导入国外优良鸽种血统,经过系统选育,形成了繁殖性能强、成活率高、肉质优良的优质肉鸽新品系。
黄运茂在会上详细介绍了这一新品种的技术指标:80周龄种鸽产合格乳鸽19只以上,种蛋受精率达85%以上,育雏期成活率超90%;商品鸽屠宰率达85%,全净膛率超过64%,18日龄体重达到480克,28日龄体重超过550克;肉质鲜嫩、风味独特,受到消费者和餐饮市场广泛好评。
目前,“金绿1号”已进入中试生产阶段,并开展国家审定前的第三方性能测定。黄运茂认为,这意味着“兴宁鸽”即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鸽配套系,这是兴宁鸽产业由量变迈向质变的关键一步。“一旦实现国家审定,将极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更多地方建立自主良种体系。”
面向湾区市场需求
绘就现代种业创新新蓝图
展望未来,黄运茂指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深入实施,粤东地区正成为湾区重要的优质食品供应基地。“兴宁鸽”作为岭南特色禽类,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品牌优势,将成为湾区餐饮产业链中的优质动物蛋白来源。
他提出,“兴宁鸽”种业创新要紧扣“特色、优质、安全”三大方向,打造现代化种业创新体系:
——一是培育适合现代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生产的高性能品种或配套系,提高生产效率与稳定性;
——二是培育符合市场消费升级趋势、适合分割加工和休闲食品开发的优质肉鸽及蛋鸽品系,推动产业向食品工业延伸;
——三是注重培育抗病力强、环境适应性高的优良鸽种,适应多样化饲养环境,提升生产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四是创新分子育种与遗传改良技术,利用基因标记、基因组选择等手段提高育种精准度和效率,为我国鸽种改良提供科技支撑。
他强调,“未来的竞争,已经从产量比拼转向种质创新。唯有掌握核心种源,才能实现从养得多到养得好、卖得远的跨越。”
黄运茂最后表示,良种是产业振兴的起点,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点。随着“金绿1号”配套系的成功推进与“兴宁鸽”品牌体系的日趋完善,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良种驱动为先导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兴宁铺展开来——这不仅是县域产业振兴的新篇章,更是中国肉鸽种业迈向自主创新的新标杆。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