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及残特奥会“源火”采集仪式上,高景太阳能BC高效光伏组件所打造的光伏追光系统,为这场体育盛典注入了创新的“阳光动力”,展现了我国光伏产业在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上的跨越式发展。
本次火种的“源火”来自我国南海北部水深1522米处的可燃冰,也是全球首次“深海采火”。而这一突破性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高景太阳能量身定制的光伏清洁能源解决方案:BC高效光伏组件GBC-3-54HGDb与配套的光伏追踪支架,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继而通过特种电缆传输至1500多米海底驱动设备,形成完整的“光—电—火”清洁能源闭环,真正实现“引天之光、燃海之火”。
作为光能捕获的核心载体,高景BC(背接触)高效光伏组件采用无主栅背电极设计,显著提升转换效率与弱光响应能力,确保在复杂天气条件下仍能稳定输出电能。同时,该组件具备优异的防遮挡性能,在局部遮挡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高效电力输出。结合光伏追踪支架系统对太阳轨迹的实时跟踪,大幅延长高效发电时长。
然而,在海上科考船这一特殊场景中部署光伏系统,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船体表面符合安装条件的空间极为有限,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为保障船体结构安全,严禁对船体本身进行改造。为此,高景太阳能与“源火”采集任务团队多轮沟通论证后决定——将光伏组件精准安装在船板现有集装箱顶部,既避开了空间局限,又完全不破坏船体结构,实现“零改造、高适配”的目标。
不仅如此,甲板上集装箱安装位置相对固定,导致光伏组件受布局影响,出现阳光照射角度不佳、光能捕捉不充分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团队进一步搭配安装光伏旋转支架,通过支架实时动态调整组件角度,确保组件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最佳夹角,最大化提升光能利用率。这一“指定位置安装+旋转支架适配”的组合方案,不仅解决了安装位置受限的痛点,更大幅延长高效发电时长,为科考过程中的后续取火工作持续稳定蓄能。
从项目前期设计、材料供应到最终现场安装,整个过程历时一个半月,而落地阶段最大的挑战来自安装窗口期的严格限制——科考船到港后仅停留一天,次日一早便需出海执行任务。为确保系统按时投用,高景团队提前制定预案,在工厂内完成整个光伏装置的结构组装,将其预制成一体化构件。此举大幅压缩现场作业时间,最终确保装置在船只出海前顺利投入使用。
此次为十五运会“源火”采集赋能,对高景太阳能而言,既彰显了企业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定力与“助力全球‘双碳’目标”的使命担当——自成立便坚持绿色制造、运营、产品、技术一体推进,也为未来海上科考、深海探索的绿色能源供应提供了可复制的“高景样本”。在碳中和目标下,作为国内少数具备BC技术光伏组件量产能力的企业,高景太阳能正通过BC技术、智能运维与场景化解决方案,持续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注入动力。(来源:花都区委宣传部)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