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奔涌千载,见证山河巨变;五载耕耘不辍,江河焕新颜开。
5年来,广东省水利厅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及流域各地市协同发力,以《广东省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为蓝图,将“百千万工程”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宏图规划,落实于河湖治理保护的点滴实践。围绕建设“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绿色水经济”的幸福韩江目标,治理模式实现从“局部整治”到“系统治理”、从“单一治水”到“综合赋能”的跨越式升级。
5年来,广东持续加大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投入,累计完成水利投资约558.6亿元。建成高陂水利枢纽、引韩济饶供水工程等重点项目,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隧洞全线贯通,韩江干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梅州长潭水库扩建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有效应对粤东地区60年来最严重的3年连旱,成功防御2023年台风“海葵”期间韩江最大洪水、2024年6次编号洪水。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4198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跃升至99%以上,建成碧道570.2公里,韩江潮州段入选全国示范河湖,莲阳河入选全国幸福河湖,韩江市区段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韩江鼋……今日之韩江,安澜与生机相融,保护与发展并进,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画卷,正在岭南大地上徐徐铺展。
韩江
固本强基 水润民生——筑牢安澜屏障 优化区域水网
让韩江秀水长清,安全是基础,水源是命脉。
5年来,一场关乎民生福祉与区域发展的攻坚战,从“持久水安全”和“优质水资源”两个维度同步发力,既夯基固本,又补短板、利长远。
眼前的韩江,岸宽水净,碧波涟涟。但历史上的韩江,也有桀骜不驯的一面——既有洪峰肆虐之险,亦曾遭旱情缺水之困。
韩江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一度达到1.3万多立方米每秒。2021年1月,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下闸蓄水,2022年8月主体工程竣工。工程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航运及生态效益,将韩江下游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惠及防洪保护人口约625万人,供水受益人口约750万人。
作为韩江下游及韩江三角洲地区防洪体系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为韩江下游及韩江三角洲地区人民增加了一道“安全门”。
近年来,《广东省韩江防御洪水方案》科学统筹流域工程联合调度,成功抵御2023年台风“海葵”引发的洪水及多次编号洪水;通过流域水资源精细统一调度,有效应对了韩江及粤东地区60年来最严重的三年连旱,实现从“被动抗灾”到“主动调控”的关键转变。
引韩济饶供水工程
为从根本上解决“缺水之困”,更大范围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也在全速推进——2022年7月,引韩济饶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这条跨越山河的“地下长河”,将韩江清流源源不断送往饶平。目前,工程累计输水超7600万立方米,惠及约60万群众,彻底改写了当地“靠天喝水”的历史。
“以前水流慢、水质差,不存满一缸水心里就不踏实。” 钱东镇居民的心声,道出了饶平百姓曾经的用水焦虑。如今拧开水龙头,清水自流,韩江水已成了大伙口中的“安心水”、田间地头的“丰收水”。
2025年9月,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隧洞全线贯通。工人们在2#盾构井中忙碌地进行二衬施工,机器轰鸣声中,一条穿越地质复杂区的“地下蛟龙”持续向前延伸。
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
据广东粤海粤东供水有限公司雷勇介绍,工程曾在GX2至GX5区间遭遇“孤石群”这一世界级难题。建设团队创新性地在地下24米深处为“粤东2号”盾构机加装螺旋机,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该工程预计2026年上半年通水,届时每年可调配3.11亿立方米韩江清水,惠及汕头、揭阳、潮州等地850万人口,从根本上优化粤东水资源配置格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同时,也在加快推进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含龙颈水库扩建)前期工作。
农村供水保障持续夯实。截至2021年底,流域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9%以上,“三同五化”改造提升让城乡供水保障一体化不断照进现实。
防洪体系不断织密,“安澜底线”愈发牢固。2025年3月,韩江干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与此同时,梅州长潭水库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广东、福建两省建立了项目沟通协调工作机制,省水利厅与梅州市政府联合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深化协调联动,全力推进争取工程早日开工。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石窟河流域防洪体系,提升韩江三角洲水资源保障能力,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碧水重生 绿韵悠长——重现生态底色 共享幸福河湖
根基既固,生态底色方显。5年来,随着水安全屏障持续筑牢,韩江流域循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生态系统从“局部修复”走向“整体复苏”。
2025年9月,潮州渔民在韩江市区段邂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韩江鼋。这是2020年以来连续第五年记录到它的踪迹。
“绝迹三十年的‘水中大熊猫’回来了!”渔民的欣喜,正是韩江生态整体好转的生动写照。韩江鼋对水质要求极高,此次在市区段发现尚属首次。5年来,其活动范围实现从“自然保护区”向“城区”延伸,更是韩江水环境显著改善的最有力证明。
全国幸福河湖——汕头市莲阳河
2020年以来,韩江流域水质优良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0%以上;市、县两级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数字背后,是一场系统性的治水实践:河湖岸线在持续保护与修复中重展新颜,“清漂”“清四乱”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跨市河段在协同管护中打破行政壁垒。生态流量被严格保障,韩江潮安断面连续三个枯水期实现100%达标,令每一方活水都奔向生态所需。
幸福河湖,人民共建共享。傍晚时分的汕头澄海莲阳河畔,市民李姐与丈夫在江边煮茶闲话。“开车半小时过来,就为这片好风景。”她笑着说,“晚上更热闹,唱歌、散步、带娃的都有,大家都爱来。”
莲阳河,这条承载潮侨文化与红色记忆的韩江支流,2023年入选水利部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名单。通过系统实施堤防加固、水系连通、湿地修复、碧道延伸等工程,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生态教育课堂和文化传承长廊。
全民护河,众志成城。新津河边的龙湖区巡河驿站里,身着蓝色志愿服的蔡东松,正忙着组织周末巡河活动。作为龙祥志愿者协会会长,他带领的护河队伍已从最初几十人,发展到如今 1400 余人,其中半数是在校大学生。
“河水一年比一年清,周边环境一年比一年好。” 蔡东松说,“我们常态化巡河,有时徒步,有时骑行,有时还开汽艇;遇上大型护河活动,上千人一起行动,那场面特别振奋人心。”
韩江流域管理局河湖管理科科长张杰的微信里,有一个59人的“民间河长群”。他说:“老百姓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又从参与者变成守护者。这种良性互动,是韩江治理最深厚的根基。”
文脉相承 水美兴业——激活文化基因 赋能绿色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韩江治理的更深层追求,还在于以文化人、以水兴业,让母亲河既留存历史底蕴,又焕发时代光彩。
5年来,以广东省潮州供水枢纽工程为核心阵地,以韩江治水实践为脉络,融合南粤“左联”之旅等红色资源,一系列水文化建设项目次第推进:《广东江河?韩江卷》《韩江红色故事集》《韩江》绘本等读物相继编印出版,系统梳理韩江文脉;沿江打造的红棉公园等7处文化纪念地,如明珠般串联起韩江的历史记忆。
韩江潮州供水枢纽
水利工程也被赋予人文温度。潮州北溪桥闸在除险加固中,巧妙融入岭南建筑元素,让“硬工程”展现出“软实力”;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等新建项目,同步规划建设水文化教育科普场所,使工程本身成为传播水文化的载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粤“左联”之旅建设,由韩江省级河长挂帅推动,沿韩江中下游打造的7个开放式文化节点,不设围墙、全天开放,将水文化与红色故事有机融合,营造了全社会守护韩江、珍爱母亲河的浓厚氛围。
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为韩江永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广东坚持“以新赋能”,建设“智慧韩江”,完善流域水利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构建协同高效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发布《“让韩江秀水长清”合作协议书》,广泛凝聚了“流域+区域”协同治水共识,形成了共建共享幸福韩江的强大合力。
水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韩江流域依托万里碧道、幸福河湖等载体,积极探索“以水兴文、以文活商、以商护水”的互促共赢之路。水美乡村、滨水经济、生态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正逐步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多元共赢。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韩江干流上的潮州广济桥游人如织,一河两岸风景如画。这座见证千年潮商文化的古桥,正与焕然一新的韩江一道,诉说着新时代的治水故事。
五载耕耘,悦变呈新。韩江之变,是发展理念之变,是治理方式之变,更是人与河流关系之变。韩江实践生动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站在新起点,韩江流域将以更高标准推进系统治理,以更实举措保障水安全,以更宽视野激活水价值,让韩江碧波永远映照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条粤东母亲河。
韩江潮起,未来已来。一曲新时代的“韩江颂”,正回荡在青山绿水间,传颂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来源:广东省水利厅)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