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与黔东南,相隔800多公里。一个地处珠江三角洲,是闻名全国的制造业大市;一个位于云贵高原旁,是资源丰富的苗侗之乡。
2021年,按照国家新阶段东西部协作工作部署以及粤黔两省工作安排,佛山市对口协作黔东南州15个脱贫县。佛山成立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东南工作组进驻黔东南,谱写东西部协作的“佛黔篇章”。
至今,佛黔两地党政主要领导互访调研对接12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9次。累计派出干部、教师、医生等人才1883人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39.57亿元,社会捐赠资金3.95亿元,组织村级、学校、医院结对814对。两地协作实施项目1485个,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533家,帮助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约34万人次,采购及助销黔东南州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总额超140亿元。
从珠江之畔到苗岭侗乡,佛山全力推进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推动佛黔东西部协作工作呈现出多层次推进、多方位互动、多领域合作的良好态势。
粤黔产业园
产业造血激活发展动能
走进位于从江县的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东西协作、粤黔连心”的字样格外醒目。
这是实现从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开放的全新窗口。去年7月,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举行第二阶段施工启动暨入驻企业签约活动,3家企业签约入驻园区。该产业园由佛山市、南海区两级国企联合投资建设,重点打造民族医药、大健康生物、特色食品产业。目前,园区厂房去化率超过91%。
“我们看中了这里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相信在这里能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出一份力。”入驻企业佛山市宏荔农产品贸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佛黔东西部协作新增引进企业232家,投资金额超51亿元。
在台江县,鲟鳇鱼三产融合产业园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一条条重达200多斤的鲟鳇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弋,智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高效运转。作为粤黔协作重点项目,这里集育苗、养殖、加工、研学于一体,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壮大特色产业,佛黔协作让发展动力持续增强。近日,佛山市党政代表团赴黔东南州考察对接东西部协作工作,举行佛山市—黔东南州2025年东西部协作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共有16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拟投资总额90.06亿元,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根据《黔东南州促进东西部协作产业联动工作方案》,今年黔东南州与佛山市东西部协作主要是六大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围绕民族特色食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低空旅游等产业谋划共建30个重点产业联动项目。截至5月,已新增落地投资企业123家,实际到位投资额超15亿元。
推动“黔货出山”“粤客游黔”
4月29日至5月1日,“黔货出山·八仙过海”2025年粤黔协作帮扶促消费“1+8”现场展销对接活动在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举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笃琴来到现场,为市民调配及讲解凯里酸汤,邀请嘉宾共同品尝来自黔东南的幸福味。
在佛黔协作的助力下,这碗承载着苗侗智慧的酸汤,正通过“东部市场+西部产品”的黄金通道,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据了解,在前期的沟通与洽谈中,众多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在现场正式签约,此次两地企业签约采购金额超1.7亿元。
“非常看好酸汤的市场潜力,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平台,以及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探索农产品销售的新路径。”佛山康丰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志海说。
在农产品供应领域,佛黔协作同样成果斐然。去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作办公室公布新一批认定名单,黔东南新增认定54个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总数达118个,新增量位居全省、全国第一。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东南工作组持续探索开展消费协作“高标准市场+高质量产区”联动工作,佛黔两地积极组织“菜篮子”基地相关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助推“黔货出山”。一年来,佛黔共打造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直采直供”基地40个、消费帮扶品牌15个,全年帮助黔东南销售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超32亿元。
与此同时,乘着贵州村超这股文旅东风,佛黔两地培育和打造出“贵州村超乡村主播”“黔东南绣娘”等29个特色劳务品牌,去年带动7.38万人次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超7亿元。
佛黔乡村主播
创新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
教育医疗关乎民生福祉。佛山市与黔东南州以“人才选派”为切入点,持续探索“组团式”帮扶等创新模式,推动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黔东南州的公共服务水平。
2021年以来,黔东南州受“组团式”帮扶的6所高中高考本科上线率不断提升。比如台江县民族中学连续3年高考一本上线率超30%、本科上线率超80%,学校于2024年9月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台江职校、剑河职校等5所职校教师、学生,在2025年省级各类赛事上获特等奖2个、一等奖23个,其中6个项目入围国赛。此外,各职校升学率和学生就业率也稳步提升,不断取得新突破。
教育水平的提升,不只反映在学生的成绩上。佛山还为黔东南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一套可复制的课改模式,以及一种“用教育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
黔东南中学
要推动优质医疗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解决本地医疗人才培养难的问题。
瞄准这一痛点,佛山市中医院创新推出“六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系统化培养、师带徒个性化培养、规范化培养等六大模式,为台江县民族中医院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赋能。数据显示,医院本土医生队伍中执业资质人数由不足30%增长到80%,顺利晋级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台乡县民族中医院
与此同时,南海区医疗专家团队在凯里、从江、榕江、丹寨、麻江等5个县(市)统筹实施的“健康直通车”项目成效明显,获得了贵州省的推介与肯定。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最后一年,佛山将围绕东西部协作年度工作任务,聚焦开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协作提质等“四项行动”,持续推动协作工作走向纵深。(吴家键)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