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地面垃圾、违规堆放、乱张贴?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江夏村村民只需轻轻一扫“江夏微声音”二维码,选择地址、填写需求、拍照上传,便有就近的环卫工人去清理干净。如今的江夏村,沥青化的道路宽阔平坦,车辆往来畅通平稳,临街商铺门前干净整洁。初来广州,如何住得不错又不贵?在海珠区官洲街道北山村的梦享社区青年公寓(简称“梦享社区”),年轻人只需花约1000元的月租就可以拎包入住大单间,不只是这里,全街道900多栋城中村的出租屋已托管改造品质公寓……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广州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城中村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城中村治理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一方面,城中村基础设施配套薄弱、环境品质不高、治安隐患、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对于很多新广州人而言,城中村又是他们落脚的第一站,是逐梦的起点。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城中村现状和群众期望之间的矛盾凸显。

全面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既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也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纲举目张、抓住关键。广州把全面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作为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抓手,加强城中村基层党建,夯实治理根基,突出历史文化保护,提升智慧化水平,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中村治理新格局。

从“单线作战”到“攥指成拳”

车库门自动打开,车主存放车辆到相应车位;取车时,车主报上车位号,立体停车场缓缓输出相应车辆,一存一取,全程最长仅150秒……走进白云区黄石街江夏村,一个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的五层立体停车场格外引人注目,可提供停车位419个。

停车难、乱停乱放一直是城中村治理的难题。江夏村通过成立“大党委”,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员工等各方资源力量参与城中村综合治理。立体停车场便是人大代表联络群众,服务群众促成的项目。

“现在停车方便多了,环境变好了,立体停车场的落成,真是一件大实事。”附近一家商铺老板林先生说。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去年,《白云区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三大”机制工作指引(试行)》正式印发,进一步规范落实街道“大工委”、城中村“大党委”和经济社“大支部”“三大”机制,构建起“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治理体系。

黄石街江夏城中村面积2.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5100人,外来人口6.7万人,人口众多、建筑密集,停车难问题突出。立体停车场的成功落地,离不开江夏联社持续推动“大党委”组织架构的完善。

时任白云区人大代表的江夏联社党委书记李仲琪记忆犹新,“停车难问题是城中村的一大顽疾,‘大党委’成员多次深入联社与居民的交流探讨和实地走访调研,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阐述建立立体停车场的计划,并将江夏立体停车场项目形成议案正式提交区人大常委会。”

如今的江夏村,昔日的车辆乱停乱放的“乱、挤、堵”问题已得到根治。

“大党委”有大作为。按黄石街道部署,江夏联社进一步完善社区“大党委”机制,在江夏地铁站B出口的便民车总站站场建起了人大代表联络站,街人大工委聘请48名来自居民、学校、行业、栋长、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等群众担任联络员,有效激发社会群防群治的向心力。

夯实基层党建引领,才能为城中村综合治理引来源头活水。去年以来,白云区率先按照“1+5+X”机制在城中村组建“大党委”,“1”即由街道党员领导干部兼任“大党委”书记;“5”即经济联社、村改居社区、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小区(业委会)等党组织作为成员单位,相关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大党委”委员,委员数量根据实际确定;“X”即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志愿者等服务队伍资源。依托“三大”机制,白云区明确共建共治、共商共议程序规则,推动各领域党建力量在基层“攥指成拳”。

广州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城中村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从“有所居”到“优所居”

“我们3000多套公寓的入住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梦享社区运营负责人罗金良表示,除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他们的一大优势是位置,因官洲街道正好位于琶洲和广州大学城之间,对来自琶洲的白领和来自大学的毕业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很难想象,如今的年轻人集聚的青年社区,在几年前还是制衣小作坊集聚、人口鱼龙混杂的破旧物业。一切的改变,源于北山村开启微改造。在政策指引下,官洲街道谋划提出以规范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为切入口引领城中村综合整治,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得到村民的支持是最关键的一环。“重中之重是能保证村民的收益。”官洲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村里租房不仅房租低,还因存在小制衣作坊导致流动人口多,租客也不稳定。引入梦享社区运营后,不仅房租比村民此前收益高,还不用花精力管理。

看到成效后,村民纷纷加入进来。官洲街道指导企业按照“连片统筹,逐栋消化”思路挂图作战,对村民进行宣传,开展了自建房集中承租代管,通过翻新立面墙体、优化功能区域、完善家居配套等进行微改造,实现旧貌换新颜。

罗金良介绍,能试点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融资突破。中国建设银行旗下全资子公司建信住房服务公司(简称“建信住房”)也加入进来,采取建信住房与村社集体和个人签订房屋委托运营合同、中国建行根据合同给予融资授信的方式,满足了城中村房屋集中托管、连片改造资金需求。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出政策和监管,我们出运营,银行出资金,村社出房屋,各方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罗金良表示,政府和银行的信用背书下,梦享社区很快形成品牌,多方一起开创了四方共赢的“第三方代管”模式。该模式不仅推广到仑头村等其他村社,他们还收到了琶洲实验室、唯品会、金域检测、字节跳动等单位、公司的集中租房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出租服务。

目前,官洲街道辖内已引入以梦享社区为代表的6家代管企业,累计代管升级出租屋933多栋,打造人才公寓近1.73万套,有效提升城中村人屋纳统和安防保障。

“我们的房源还纳入广州市和海珠区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联网结算,享受公积金按月付租。”罗金良表示,这进一步减轻了年轻人“住”的压力。最近,梦享社区还开始为港澳台人才提供居住服务。

放眼全市,为多渠道筹集租赁住房房源,有效提升“城中村”租赁住房品质,去年,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关于支持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提升“城中村”租赁住房品质的指导意见》,鼓励通过引导村社集体物业适当改建,完善消防设施,补齐公建配套短板,并引入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运营村社集体物业,推进“城中村”环境品质提升,人居生活配套不断完善。

多方协力下,住在城中村的创新创业者实现了“有所居”到“优所居”的转变,村民们的出租收益更好,村社人居环境变得更亮丽,基层治理也变得更井然有序。

从保护历史到价值挖掘

行走在古韵叠境——番禺区沙湾街新乡村示范带,矗立池畔,看绿树成荫、鱼儿悠游,浓郁的诗情画意如微风拂过……这是一座拥有800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村落,地处番禺区沙湾街西北部,辖区面积2.42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3611人。

一座座岭南古建筑,富有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在沙湾北村,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不可移动文物28处。

守好历史建筑,唱好“保护曲”。沙湾北村对全村历史建筑、历史遗迹都做了“健康体检”,重点排查违规改建、拆除、破坏文物等行为,对杂草滋生、门楼脊梁破损等问题及时协调整改。

沙湾北村组织策划沙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调研访谈活动20余次,积极修缮古建筑,争取资金共计2.69亿元,完成180间房屋外立面整饰、主要街巷麻石路面和路灯改造等,新建大茶楼等4间仿古建筑,再现岭南古镇风貌。

一条孝文化长廊、一面岭南家风墙、一条家庭美德巷、一个家风家训馆、一个家风家教广场……为营造文明乡风,继承和发扬“耕读传家”文化传统,沙湾北村还打造了“五个一”宣传教育阵地,助力沙湾古镇成为省首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

在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优势上,沙湾北村积极推动留耕堂、三稔厅等一批文物景点融入“古韵叠境——沙湾街新乡村示范带”中,促进旅游、研学一体化发展。

沙湾北村2023年第一季度先后通过“四议两公开”成功出租3宗村集体用地,以“文旅+农耕”融合模式,进一步盘活村内闲置土地物业,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预计每年集体经济可增收近百万元。

在黄埔区九佛莲塘村,古遗存经过精心修缮、科学运营,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外开放的“链咖啡”馆、“荷塘月色”茶室、“爱膳莲塘”餐厅、九佛莲塘“懂通实”活力馆……新旧之间的碰撞让历史文化古遗存“活”了起来,也吸引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轻村民回来。

在“链咖啡”馆里打工的村民于东连说,回村前她根本想不到莲塘的变化会如此之大,自己嫁到莲塘已经十余年,家在莲塘,在村里工作、生活,当下的日子是她最满意的。

广州拥有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在变迁与融合中历久弥新。以文化为媒,深挖历史价值,城中村治理正焕发新的活力。

从“一群人”到“一个家”

接单、出发、取餐、送餐……傍晚的石牌村,“饿了么”小哥赵其武格外忙碌。他匆匆汇入人潮,将一份份餐点送达千家万户。

2022年,广州快递业务量连续两年突破百亿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快递物流从业人员位居全国前列。快递小哥经常走街串巷,如何把他们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打造一支群防群治的生力军?

一年前,赵其武还是刚来广州发展的“新面孔”,而现在,他变身带领大家一起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分子”,参与到交通路口引导、反诈宣传、政策单张派发等志愿服务中。

在天河区石牌街,总面积0.31平方公里的石牌村,吸引了众多的快递、外卖骑手小哥在村内居住。石牌街积极吸纳骑手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打造“小哥大能量,志愿骑士团”志愿服务品牌。去年10月,石牌街组建了外卖小哥志愿服务队,按照“1支总队+5支分队+N个志愿小组”的模式,灵活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其中,由外卖骑手流动党支部书记赵其武担任志愿服务总队队长。

石牌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励枫说,“骑手每天工作8—12个小时,我们在鼓励小哥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将志愿服务内容与骑手工作特性相结合,尽量减少骑手的负担,为此,我们探索实施了‘五员工作法’,即交通示范员、文明劝导员、平安巡查员、民情信息员、政策宣传员,让骑手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基层治理之中。”

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为加强对新就业群体尤其是骑手小哥的引领和服务,去年以来,石牌街在天河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先行先试打造了一个“小哥之家”——“暖蜂巢·小哥驿站”。赵其武说:“在天河石牌街,我找到了一个暖心的‘家’。我也是希望能将这份温暖传递,为城市出一份力。”

小哥驿站面积大概为65平方米,除提供休息、热水、熟食加热、充电等服务,还提供药品、雨具、头盔等应急物品,小哥需要时只需扫码登记便可免费领取,还设置有读书角、心愿墙、学习区等,都是对外共享开放的。

在白云区石门街党群服务中心内,“快递小哥·爱心驿站”每天迎来送往,成为了快递人员的爱心“加油站”。沙发、饮水机、应急医药箱、自主取阅的书报架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目前,石门街辖区内8个“快递小哥·爱心驿站”均正式投入使用。

小哥驿站,暖心港湾。立足“小哥”的需求和期盼,白云区依托镇街、村(社区)和各类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建设了300余个“快递小哥·爱心驿站”,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APP上标注地图定位,为快递小哥提供饮水如厕、取暖纳凉、休息歇脚、医疗救助、应急充电、读书看报等服务,搭建起有人气、有温度的落脚点。

在推进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工作中,广州市突出“组织”与“服务”并重,让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居民一起守护家园,共享美好。

南方日报记者 谭超 傅鹏 郭苏莹 钟晓宇

编辑:官文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