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清远11月14日消息(记者罗世伟 通讯员刘惠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地处粤北山区的连南,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粤北生态屏障,长期面临发展空间受限的挑战。

转机始于一项关乎长远的战略决策。经过近一年的深入谋划,2025年6月,《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寨岗镇单元)》获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批复。该方案以镇域为单元,统筹优化农业、城镇和生态空间布局,着力构建“良田连片、村庄有序、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场旨在激活沉睡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助力乡村振兴的深刻变革,在寨岗镇这片土地上悄然展开。

寨岗镇城防工程前后对比图(央广网发 刘惠明供图)

激活效能,产业跑出“新赛道”

连南林地面积约160万亩,是典型的林业大县。然而,长期以来,林地经营权破碎化、林业产业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制约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首先指向了产业空间的优化与重塑。

“听说县里要把分散的林权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种植山苍子。”寨岗镇安田村村民梁大哥对此表示支持,“这样不仅能拿到流转费,还能在基地务工,收入比零散种树更稳定。”

村民口中的“集中”,得益于连南在全省率先成立的公有制林权收储中心。这一创新机制,如同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将分散在林农手中的林权集中收储、规模整合。

“成立林权收储中心,是破解林地碎片化、推动林业产业化的重要一步。”县林业局林权改革和产业发展股张林介绍,“我们计划在寨岗镇安田村、新寨村收储林地3212亩,建设山苍子纯林原料基地;在东升、金星等村意向收储面积达5000亩,为山苍子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产种植规模初显,二产加工必须紧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精妙之笔,落在了低效用地的盘活与精准招商上。

在清远连南产业园区,机器轰鸣,一座现代化的山苍子木本香精油料加工厂正在加紧建设。通过腾挪24亩建设用地指标,并引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广州白云园建有限公司,与县属国企合作成立林云生物科技公司,实现“低效用地盘活+精准招商”的有效结合。

“我们通过整合园区存量土地、重新规划和产业导入,为优质项目‘腾笼换鸟’。”寨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个精深加工项目建成后,将集原料处理、精油萃取、产品研发与质量检测于一体,实现集中加工、集群发展。预计后年可消化山苍子果实5000吨,年产精油262吨,年产值达5000万至6500万元。”

同时,围绕园区周边,还规划了占地1400亩的现代林业产业园区,为山苍子精油深加工、废料研发及林下经济等附属产业拓展空间,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山苍子,这种兼具经济与生态价值的树种,在连南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它不仅是致富的“金果子”,更是妆点瑶乡的“绿精灵”。连南出台了山苍子种植奖补政策,鼓励群众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历史遗留矿山以及房前屋后等区域种植,每亩补助800元。同时,将山苍子列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推荐树种。

这种“产业植绿”模式,巧妙融合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修复、绿美连南建设。既夯实了产业基础,也美化了乡村生态,实现经济效益、生态修复与乡村风貌提升的三重目标。

治水兴地,重塑滨水空间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田畴沃野的优化,也是山河肌理的重塑。寨岗镇以城防达标工程为重要抓手,探索出“治水+治地+治环境”的协同路径。

站在加固一新的寨岗镇圩河段堤岸上,河水潺潺,亲水步道蜿蜒,休闲广场上孩童嬉戏。难以想象,这里过去每年都面临洪水威胁。

“工程将寨岗中学到龙凤陂段的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其他河段也达标20年一遇。”县水利事务中心规划建设股股长邱毅介绍,“这直接保护了沿岸2.3万人口和0.9万亩农田的安全。”

防洪能力提升的同时,也释放了土地价值。工程涵盖堤防加固、河道清淤、涵闸改造等10余项措施,并同步推进河岸土地平整与生态修复。3.459公里亲水步道和1处休闲广场的建设,将曾经的“隐患地带”变为居民的“公共客厅”,实现水利用地与公共休闲用地的功能复合,显著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

“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同样显著。”邱毅补充,“通过清淤固堤,减少了水土流失,同步改造的3.6公里污水管网,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提升了周边土地的生态价值,为未来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

实践是最好的检验。据介绍,该工程在2025年入汛后,已成功抵御了特大暴雨及台风“蝴蝶”“桦加沙”带来的强降雨,未发生洪水漫堤,切实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化零为整,提升耕地质效

金秋时节,寨岗镇吊尾村一片丰收景象。金黄的稻穗颗粒饱满,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以前这里土层薄、石头多,什么都种不了。”吊尾村村民韦叔蹲在田埂上说,“经过整治,土壤改良了,沟渠路都配套了,现在全部种上水稻。听说整治了200多亩,新增了近50亩耕地。”

寨岗镇吊尾村片区耕地集中整治区已顺利完工,规模达234.37亩,新增耕地46.70亩。与此同时,山联村板坳、凤平、对木冲等经济社的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项目也已竣工,复垦规模约35亩,为农业发展和产业落地拓展了新空间。除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治,半年来寨岗镇还推进多项工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工约720公顷,已完成全部种植任务;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计划实施8公顷,实际完工约20公顷;粮油和物资储备中心库项目也已完工。

任何变革都不会一帆风顺。项目推进初期,并非所有村民都立即理解支持。“一开始心里确实没底,”一位曾有过疑虑的村民坦言,“担心地出去后,收益怎么算?”这种对利益分配和长远生活的担忧,曾导致部分子项目进展缓慢。

对此,县自然资源局和寨岗镇始终坚持“农民自愿、农民受益”原则,通过大量政策宣讲会,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示范,挨家挨户讲解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明确权属和收益保障,最终赢得了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据统计,2025年寨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计划开工子项目20个、竣工13个。截至目前,已开工19个,竣工12个。“我们对完成年度目标充满信心,”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李秀花表示,“预计年度开工率可达100%,不仅能完成农用地整理413亩、新增耕地203亩、建设用地整理172亩等基础目标,更有望在生态修复整治面积上实现重大突破,达到10810亩。”

从山林到田园,从河岸到园区,寨岗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以系统性的思维和工程性的举措,深刻改变着区域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轨迹。这不仅是土地的整治,更是发展方式的变革、治理能力的提升和人民福祉的增进。

编辑:徐钡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