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1月2日消息(记者张顺鹏)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将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11月1日晚,开幕式第二次带观众全要素彩排严格按照正式流程进行,全面检验暖场表演、仪式环节、文体表演等全要素内容。整场彩排秩序井然、衔接流畅,生动诠释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展现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独特魅力。

文体表演(央广网发 张力坚 摄)

文体表演(央广网发 朱启荣 摄)
传统岭南文化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
开幕式将传统岭南文化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醒狮表演与AIGC、VR技术相互交融,英歌锣鼓搭配全息投影,龙舟竞渡场景通过AR技术“划”入观众席。除了粤剧、咏春、麒麟等广为人知的传统元素外,广绣的精美纹样、广珐琅的流光溢彩、嵌瓷的立体拼贴等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符号,经过创新设计后焕发新意,在开幕式舞台上惊艳亮相。总撰稿乔卫表示:“开幕式以文学化的叙事,将散落的岭南符号编织成‘圆梦’故事,展现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此外,主创团队结合广州“花城”定位,演出以“科技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为主线,呈现出一场视觉与情感同在的开幕式。
大学生演员们演绎的“岭南春早”段落唯美动人,“标兵女孩”的齐整动作令人赞叹。副总导演黄沛凌透露:“演员们用汗水凝练出‘齐如一人’的感染力。”执行总导演孟可和高燕表示,节目设计注重“年轻化表达”,通过芭蕾、街舞、交响乐等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共鸣。
“每个团队都在反复打磨细节,力求在开幕式当晚为全国观众奉献一台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总制作人王锐祥表示。

文体表演(央广网发 宋向红 摄)

文体表演(央广网发 张力坚 摄)
展现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蓬勃生机
本次彩排坚持采用“远端集结+临场安检”模式,从运动员入场到文体表演,各环节过渡自然、节奏紧凑。安保、后勤、技术、艺术等各部门密切配合、高效协作,确保整场彩排的顺利进行。
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巧妙融入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大三巴、广州“小蛮腰”等标志性元素,展现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蓬勃生机。总监制刘伟强表示:“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好的演出,更是要让每位参与者感受到体育的温暖与文化的亲和力。”

彩排现场观众(央广网发 张力坚 摄)

彩排现场观众(央广网发 张力坚 摄)
随着开幕式进入最后7天倒计时,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总导演郎昆表示:“目前整个团队正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我们有信心为全国观众奉献一场难忘的开幕式,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圆梦未来’的激情与力量。”这场盛会不仅将展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将书写粤港澳同心“圆梦”的崭新篇章。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