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财政厅联合公布2024年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效评价结果,白云区凭借在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的扎实成效,获得省级财政激励奖补第二档6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这个奖励既是对白云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一种激励,为全面加快全域土整工作落地见成效注入新动力。

白云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面对土地资源碎片化、产业用地低效等挑战,坚持以“全域+”为关键抓手,在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打出土地治理“组合拳”,破解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土地碎片化、低效化问题。

农用地从“碎片”到“连片”

针对耕地“小、散”问题,白云区在北部划定4片27个耕地集中整治区,通过耕地恢复、跨村连片整治,将原本零散耕地整合为连片百亩、千亩农田。整治后全区耕地“千亩方”占比达30%、“百亩方”(包含“千亩方”)占比达80%,耕地主要整治片区耕地连片度提升10%。

由此推动白云区2024年新增耕地超7700亩,增量全市第一,超额完成耕地恢复任务。

白云区还完成了广州市首宗超百亩农用地经营权登记,推动龙归街夏良村170亩耕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登记,进一步促进土地规范流转、农用地规模化经营。

江高镇峡石村农用地整治前后对比图

产业用地从“低效”到“高效”

聚焦低效用地痛点,白云区对低效工业厂房、闲置零散地块开展集中清理与再开发,盘活低效用地,推动产业用地成片连片。

例如在民科园片区改造项目中,白云区统筹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导入、生态修复和民生改善。通过“全域+城中村改造”的双轮驱动模式,腾退零散村居、集体物业等用地约297公顷,新增公服用地25公顷,集中安置释放连片产业用地115公顷。民科园片区由此获得可导入总部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光及等离子体等产业的充足空间,大幅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民科园片区改造是白云区全域工作中存量建设用地整理的典型案例,全区近三年共增加产业用地规模227公顷,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改造前后对比图

生态资源从“潜力”到“价值”

白云区以河涌岸线、山林绿地为脉络,串联起此前被零散地块分割的生态空间,通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河涌整治、乡村风貌整治等措施,构建“河涌贯通、绿地连片、村貌整洁”的“蓝绿交织”生态格局。

其中,正佳帽峰湾项目依托帽峰山优越的生态资源,以“全域+农文旅”为抓手,打造综合性的自然资源“资产包”,整合利用现状耕地、林地、水域,将农用地规模化流转至开发主体,同步推进产业用地出让与农业经营,构建田林水生态系统,发展生态旅游与农业体验。将土地资源“化零为整”,推动“绿水青山”与“市场活力”高效对接。近期,广州正佳白云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以5.18亿元成功竞得白云区太和镇帽峰山东南麓地块并迅速破土动工。正佳集团拟在此投资约40亿元,打造正佳帽峰湾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预计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超1000万人次,带动区域年综合收入近百亿元。白云区借此探索“以旅彰文、以旅兴农、以旅富民”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帽峰湾项目现状图与预期效果图对比

下一步,白云区将以此次获省级奖补为前进的动力,持续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奖补资金绩效管理,总结推广“农用地提质+建设用地盘活+生态修复”的白云经验;同时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精品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以“整治促发展、以项目强片区”,持续助力白云区高质量发展、广州推进城乡融合。(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

编辑:罗世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