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岭村位于增城区新塘镇东部,建于明代中期,是一座拥有五百余年历史的岭南水乡,具有广州唯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2014年12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25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修编工作,在划定保护范围并明确保护原则的基础上,落实村落文化历史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定位,实现保护与活化利用兼得。青砖黛瓦间,龙舟鼓点与荔枝甜香交织,一幅以科学保护规划为笔、以文化传承为魂、以产业兴旺为墨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瓜岭村航拍图

精绣“保护图”:古村蝶变焕新颜

量身定制“护身符”:告别“千村一面”,为瓜岭村专属定制保护规划。深挖水上碉楼、明清古巷、百年荔枝林的独特密码,划定核心保护区,明确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扇窗的保护法则,让古村格局肌理“活”在当下。

修旧如故“绣花功”:引入社会企业参与,聘请传统匠人,用原工艺、老材料对四房黄公祠、名国黄公祠进行“微创手术”。看,那座摇摇欲坠的祠堂,如今已重现梁架精美、彩绘生辉的原貌,成为村民最爱的“乡愁客厅”。

数字赋能“活档案”: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档案,科学调查,做好各类传统资源的特征分析,妥善处理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与保持村落整体风貌、延续传统生活的关系。通过一部“云端村志”让年轻一代触摸到滚烫的根脉记忆。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25—2035年)》(过程稿)保护范围规划图

巧赋“新生命”:老建筑变身文化聚场

碉楼之下听龙舟:巍峨的水上碉楼不再沉默。每年端午佳节,在蜿蜒的水道上,龙舟如离弦之箭,锣鼓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让游客体验到“扒龙舟”的酣畅淋漓。

“古村+荔乡”引爆游:规划串联碉楼探秘、古巷写生、荔枝采摘、龙舟体验,打造“一日穿越五百年”精品线路。利用改造修缮的晚清民国时期老建筑打造院落精品民宿、多功能用房、侨乡文化博物馆等。

荔枝林里讲非遗:村落已签约非遗传承人十余位,围绕掐丝珐琅、漆扇、布艺等初步形成非遗文创开发示范点和文创产业聚集区,让传统的文脉融入当下瓜岭村的非遗故事,能在更多人心里继续生长。

古村新生启示录:瓜岭村的实践生动证明,保护不是封存,而是智慧地唤醒。一张科学的保护规划图,守住了碉楼的雄姿、古巷的幽深、龙舟的热血;更激活了沉睡的文化基因,让它们在创意中重生,在市场中绽放。

未来,瓜岭村将继续执“规划”之笔,蘸“文化”之墨,书写古村振兴更美篇章。接下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也将持续深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系统推进增城区传统村落保护体系建设,让古老村庄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

编辑:张顺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