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7月9日消息(记者官文清 实习记者向俞宣)近日,广东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用红外相机拍摄到中华穿山甲带幼崽觅食的珍贵画面;河源市东源县一中华穿山甲因夜间“溜达”迷路,经林业部门及时救助后放归自然;潮州市一汽修厂内发现一只中华穿山甲,当地林业部门迅速响应并实施救护……
央广网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今年6月,广东已记录多起中华穿山甲“闲逛”事件。中华穿山甲活动频次增加,充分证明广东中华穿山甲栖息地环境改善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保护成效显著。据统计,当前广东省已有16个地级市记录到中华穿山甲活动迹象,其野外种群数量稳定,且分布范围持续增长、扩大。
广东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中华穿山甲带幼崽觅食的珍贵画面(央广网发 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根据监测,广东的中华穿山甲种群数量很大,且其活动范围呈现扩大趋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华彦正高级工程师介绍,为掌握中华穿山甲的总体情况,2020年起,广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华穿山甲全域监测工作,在广东中华穿山甲重点分布地区布设野外监测红外相机690台,并拍摄到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资料3万多份。其中,广州、深圳、汕头、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阳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等地均发现了中华穿山甲的活动洞穴,部分地区还在野外发现多个穿山甲繁殖种群,是其种群数量正在恢复的有力证据。
为强化中华穿山甲保护,广东创新提出开展中华穿山甲智慧保护体系建设,目前已设立2个分中心,布局建设5个野外科学研究台站和一批监测单元、监测点,基本覆盖广东省中华穿山甲主要分布区。此外,全省各地市还全面公开野生动植物保护举报和救护电话,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华穿山甲等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格局。
科研人员在开展中华穿山甲洞穴样线专项调查(央广网发 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重点加强中华穿山甲及其栖息地保的护力度,推动实施中华穿山甲等重点物种保护工程,扩大中华穿山甲智慧监测网络覆盖范围,促进中华穿山甲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同时呼吁公众发现中华穿山甲时避免干扰,及时上报,共同守护这一濒危物种的生存发展空间。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