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在珠海市举行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支持参与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

活动现场

探索“厦门经验”的广东实践

当天,现场举行了“珍爱地球·观南粤”——“厦门经验”广东实践交流研讨,邀请珠海、江门、湛江、韶关、梅州五市代表对话生态领域权威专家,以厦门筼筜湖治理范本为引,通过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深入研讨“厦门经验”对广东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

现场还发布了广东省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片《南粤实践 绿色答卷》,从南岭苍翠的巍峨群峰到珠江奔腾的浩荡碧水,从湿地交织的生态网络到绵延千里的海岸线,生动讲述了广东以“厦门实践”为蓝本,将系统治理的智慧深植山河肌理的实干之路。

目前,全省已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其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08万平方千米,绘就了“三屏五江多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逐步形成陆海联动、通山达海的生态保护修复蓝图。一幅“山青、水净、矿绿、林秀、田良”的生态画卷正在南粤大地徐徐展开。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深入实施,南粤大地山河焕新,处处呈现生机盎然的新景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扩面提质,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统筹推进,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构建初见成效。据统计,全省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超160个,修复矿区10.5万亩;实施海洋生态修复项目37个,营造修复红树林8.4万亩,修复大陆海岸线超200公里,坚决守住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6.4%的生态底线。

书写“两山”生态答卷

在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方面,珠海市已经开展了先行探索。现场,珠海市重点分享了在无居民海岛——三角岛开展整岛生态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方面的经验做法。

本次主题宣传活动实地调研了三角岛湖泊整治及生态修复的精品修复项目,切实见证“厦门经验”在珠海落地见效,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广东实践”经验窗口。

三角岛实现了从荒岛到绿洲的华丽转变

近年来,珠海市从海域海岛、海岸线、海湾、湿地和历史遗留矿山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生态修复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打造了情侣路浪漫风情海岸带,东澳岛、外伶仃岛、桂山岛、三角岛获得全国首届“和美海岛”称号。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珠海始终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抓手,聚焦海洋海岛生态保护修复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通过创新思路和复合举措,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篇章。(罗诗岚)

编辑:郑少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