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1月5日消息(记者张顺鹏)清晨的广州南沙体育馆,“海螺”造型的场馆穹顶在阳光下泛着柔光。馆外的3.3公里生态慢行系统串联起江景与绿地,市民正沿着蕉门水道慢跑。“以前这段路只有简易步道,现在加装了夜跑灯光和休憩长椅,连晨跑都成了享受。”市民王女士对央广网记者说。

从场馆升级到岸线焕新,从智能服务到民生细节,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临近,南沙正以“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理念,将筹备工作转化为城市品质跃升的“催化剂”,将“赛事红利”转化为“市民福利”,既筑牢赛事保障的“硬基底”,也传递着服务市民的“软温度”。

南沙体育馆(央广网发 罗仲贤 摄)

空间焕新:“百变场馆”适配多元需求

“场馆改造的核心是‘一场多用’,让设施在赛事与日常之间灵活切换,最大化发挥价值。”南沙体育馆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指着主场馆地面介绍,这里藏着“一键切换”的巧思——目前铺设的是篮球比赛专用地板,铺上专用地毯即可适配武术赛事;拆卸木地板后,下方还能露出三片纵向分布的网球场,满足不同赛事对场地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南沙体育馆已成功举办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罗斯中国行”百分大战、虚拟偶像全息演唱会等多类活动,真正实现“文体全能”。

作为十五运会武术(套路)赛事承办地,南沙体育馆围绕“绿色、智慧、可持续”的理念,已完成19587平方米装修改造,固定看台扩容至6031座,新增的2506座活动看台可灵活拆卸。“我们还保留了原场馆的木地板,翻新后用于副场馆训练,既节约成本,也让设施更耐用。”交谈中,南沙体育馆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起项目如何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践行“节约办赛”理念。

南沙体育馆(央广网发 南沙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悉,项目改造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南沙体育馆全馆采用LED高能效灯具,照明能效超国家标准3级要求。另外,卫生洁具用水效率达1级标准,空调系统升级后能耗降低20%,在设备节能方面提效明显。

为打造智慧场馆,项目设置了综合布线、设备网、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实现赛事管理、安防监控、设备集成等全链路数字化管控,为“智慧全运”提供坚实保障。

赛场内外,配套设施的升级同样兼顾赛事保障与市民便利。针对大型赛事停车需求,场馆新增630个地下停车位,彻底解决“看比赛停车难”的痛点;周边的勇进路(凤凰大道至勇进一街段)、勇进一街完成升级改造,总长约1.087公里的道路不仅优化了赛事交通流线,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选择。

骑行爱好者关先生对此感触颇深:“从体育馆西广场出发,沿滨水步道骑行,一路能看到江景和绿植,凤凰一桥的风景更是惊艳,现在我们每周都来组织骑行活动。”

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中下旬,为期八天的2025年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在南沙国际网球中心火热开赛,这是南沙为积极贯彻落实《南沙方案》精神,打造网球特色区而举办的又一大型国际赛事。作为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同时也是十五运会网球项目群众组赛事举办地,南沙国际网球中心赛场经过升级,成为国内少数拥有“场地全满贯”实力的场地。

2025年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在南沙国际网球中心举行(央广网发 罗仲贤 摄)

对南沙国际网球中心的开放,家住金洲社区的网球爱好者李先生充满期待:“中心赛场在升级过后,集齐了硬地、红土、草地三大国际标准球场类型,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国际赛事级场地了!”

服务暖心:从“赛事场地”到“市民乐园”

行走在南沙,全运筹备带来的改变早已可感可知。场馆之外,20公里美丽海岸线正以“赛事迎宾通道+市民休闲客厅”的双重身份服务城市。在南沙湾南沙大酒店段的日出广场,明珠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着新建成的滨海看台解释:“这段岸线不仅要在赛事期间展示南沙生态风貌,更要满足市民日常需求。”

市民在南沙20公里美丽海岸线骑行(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据介绍,目前,海岸线已打通5公里滨海慢行道断点,升级蒲洲花园沙滩、蒲洲渔港、客运母港等六大区域,新增亲水步道、滨海看台、风雨连廊、便民卫生间等38项亲民设施。家住蒲洲花园沙滩附近的“00后”市民张女士,周末常带着露营装备来此:“以前想找个能看海又能运动的地方很难,现在这里既有观景台,又有运动区,朋友圈里几乎一半人都来打卡过!”

在南沙,桥下空间正成为“全运活力角”(央广网发 刘伟 摄)

全民全运,同心同行。在莞佛高速桥下空间,曾经闲置的区域如今变身为包含篮球场、儿童游乐区的“全运活力角”,地面彩绘着武术、网球等赛事图案。“以十五运会为契机,我们聚焦‘身边的空间、身边的幸福’,近期完成了10余处桥下空间改造,每个空间都根据周边居民需求设计功能。”南沙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举例,通过提升周边绿化景观、植入艺术化铺装与主题设施,南沙将原本未被充分利用的城市消极空间转变为集功能、美学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活动节点,成为“金角银边”行动的缩影。同时,还重点增设多年龄段适用的健身场地与亲子活动设施,打造全时域、全龄化的休闲健身场所,让不同年龄段的市民都能在家门口找到运动乐趣。

明珠湾大桥亮起全运主题灯光(央广网发 罗仲贤 摄)

夜幕降临,明珠湾大桥的全运主题灯光亮起,与体育馆的霓虹、海岸线的夜景交织成画。桥下空间的篮球场上,年轻人的呐喊声与远处的海浪声相融,构成这座年轻城市最鲜活的旋律。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城市能力的“大考”。放眼南沙大街小巷,桥梁正成为“活力符号”,岸线正成为“运动舞台”,社区角落正成为“幸福空间”……十五运会的“活力因子”渗透南沙的每一条城市脉络,在“年轻的城”与“年轻的人”之间织就紧密联结。当全运圣火点亮伶仃洋畔,留在“湾区之心”的,将不仅是赛事的记忆,更是一座城市持续生长的活力与温度,是“办赛事”与“惠民生”共生共荣的生动答卷。

编辑:罗世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