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至21日举行,届时广州天气情况预计如何?广州市气象部门针对赛事举办有哪些保障举措?7月25日,“全运年·看广州”采访团走进广州市气象台,了解了相关问题。
广州市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处长谌志刚介绍,为了保障十五运顺利进行,广州市气象局成立了广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气象台,下设5个专项工作组,包括综合协调组、监测网络组、预报预警组、现场保障组、应急保障组。针对赛前训练、测试赛、正赛以及火炬传递、开幕式等重大活动,气象台建立了“131631”递进式赛事服务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提前1个月提供气候趋势预测,提前1周开展逐日预报,提前3天开始提供逐3小时预报,提前1天提供逐小时预报,当天则按照提前6小时、3小时、1小时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谌志刚解释,“当遇到影响大的天气情况时,会随时发布。”
“相较于过去的重大赛事保障,十五运气象保障新技术具备三大优势。”广州市气象台台长陈炳洪介绍,一是监测预报时空分辨率的提升,通过在重要户外赛事场馆加密气象观测设备,实现对关键要素“米级、秒级”监测,进一步提升对突发天气的应急处置效率,从过去“每公里、逐小时”的预报模式升级为“百米级、分钟级”的实时订正预报,为赛事组织方决策争取更多提前量。二是风险可视化,构建三维立体孪生模型,实现对风、温、降水等实况数据的可感可知,提升气象保障的智能化水平。三是针对不同赛事特点,分析气象影响阈值,利用风险矩阵法定性、定量分析综合考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两方面的因素对气象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因子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造成的危害后果之间的组合来确定风险程度,实现“专馆专策专需求”。
气象服务智能体“穗小天”8月1日上线
由广州市气象部门主导研发的广州公众暨十五运专项气象服务智能体“穗小天”将于8月1日——十五运会开幕式倒计时100天之际正式上线。“穗小天”核心能力特别针对十五运期间的复杂气象服务需求进行了深度优化和定制开发,包括场馆级精细护航、智能问答,基于地理位置的实时天气查询和权威气象科普等。(记者 黄庆)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