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7月19日消息(记者官文清 见习记者徐钡儿)7月18日下午,广东省新闻办举行2025年上半年广东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2025年上半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情况,并介绍海关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及实施成效。央广网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徐钡儿 摄)
广东外贸潜力大 长期向好基础面不变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4.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89万亿元,增长1.1%;进口1.66万亿元,增长9.5%。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张柯在发布会上表示,广东外贸展现出诸多亮点。从2023年第三季度起,外贸规模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占全国比重达20.9%,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28%。经营主体活力增强,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4.2%,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也增长5.5%。
此外,广东外贸还积极拓展新兴市场,贸易伙伴越来越多元化。贸易方式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始终保持主体地位。上半年,广东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69万亿元,增长2.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9.2%。新兴动能加速释放,出口机电产品1.96万亿元,占出口总值67.8%,高技术产品出口5054.3亿元,增长13.3%,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8.8%。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分别增长28.2%和22.3%,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作用突出。
张柯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广东外贸运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广东外贸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外贸长期向好的基础面没有改变。
海港空港双轮驱动 进一步激活外贸发展动能
为进一步激活外贸发展动能,广州海关精准施策,多方位支持港口集群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为临港经济、空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南沙港片区,广州海关副关长黄斌在发布会上表示,广州海关紧扣《南沙方案》实施,推出102条具体措施,从临港经济、海湾经济、口岸物流集群三方面发力。结合南沙港的区位优势以及船舶产业等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常态化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与船舶制造及上下游企业面对面交流,“一企一策”制定监管方案。此外,为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实施加工贸易账册监管模式改革,保障船舶生产和高效交付。上半年,广州市出口船舶同比增长11.4%,出口海上钻探生产平台、船用发动机等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同比增长64.7%,出口额分别占广东同类产品出口比例的七成和五成。
依托南沙港170余条全球航线,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航行船舶全品类保税油加注业务,并灵活实施申报模式。上半年,广州海关监管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36.8万吨,同比增长3.2%。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场所和企业开展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业务,助力南沙港打造大湾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供应基地,为航运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以南沙港为枢纽港深化“一港通”改革,优化海关通关和港口调拨等多环节衔接流程,让港口物流高效运转。目前,“一港通”模式开通航线23条,覆盖广东、湖南、贵州三省19个内河码头和4个铁路陆港,带动南沙口岸进出口货值同比增长21.7%,达6167.4亿元。
白云机场方面,黄斌指出,为了让跨境人员往来更顺畅、货物通关更高效,广州海关出台20条通关便利化举措。为拓展国际航线网络,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新增14条国际客货运航线。创新“空空中转”模式打通全球货运通道,“空中通道”宽阔畅通,海关监管客货运业务也持续增长。广州海关监管经白云机场口岸进出境人员870万人次、进出口岸货运量超75万吨,均创近年来新高。
此外,持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在口岸一线部署30多套先期机检设备及10多台行李查验CT机等设备,实现旅客“无感通关”。同时,持续优化广州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推进平台与机场物流、货站作业等系统的对接联动,实现“通关+物流”信息化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全国首个“民航安检前置+海关查验前置”货站在白云机场口岸落地。此举实现了综合保税区与机场停机坪的无缝衔接,企业在机场综合保税区可“一站式”完成清关、收运、安检、海关查验等操作,出口货物收运效能提升70%。同时,创新开展“特殊区域跨境电商出口集拼”模式,帮助相关企业降低30%的物流成本。
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 释放外贸新动能
近年来,民营企业作为黄埔海关辖区第一大外贸主体,是外贸发展核心力量。黄埔海关副关长钟声表示,上半年,黄埔海关通过创新举措护航企业“走出去”,推动民营经济外贸活力持续迸发。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黄埔海关辖区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亮眼,辖区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近2万家,进出口5971.8亿元人民币,增长25.3%,占62.4%,是当之无愧的外贸“稳定器”。
黄埔海关副关长钟声表示,为助力民营企业提升外贸竞争力,黄埔海关推出三大举措,一是服务大湾区物流一体化,打造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和全球供应链中心。上半年,空港中心进出口141亿元,增长214.4%,服务近1000家大湾区企业,最快14个小时就可以从“工厂门”到“机舱门”。深化全球供应链中心建设,货物从香港国际机场运到企业工厂的物流时间压缩50%以上,上半年惠及进口货物7.3亿元。
二是推进监管机制创新,黄埔海关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构建智能模型、智能装备、出口管制、运行管控“四大中心”,智慧通关新体验。同时,深化口岸属地协同监管,对真空包装等不适宜在口岸检查的进口货物,由口岸直接调拨至企业仓库,属地海关派员上门检查。目前已有84家企业纳入“白名单”,进一步稳定了通关预期。
三是帮扶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黄埔海关建设广州东部AEO指导中心,构建全链条、全流程、精准化的AEO培育体系,辖区95家AEO民营企业对外贸贡献度达27%。推进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建设,积极向WTO研提特别贸易关注议题。
钟声表示,下一步,黄埔海关将持续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助力民营企业充分释放外贸新的活力和潜力,为支持“外贸大省挑大梁”作出更大贡献。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