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才聚湾区·智造未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交流会暨技能人才双选会在东莞举办。本次活动突出“政、校、企”三方联动,构建集“交流会、人才双选会、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高规格平台,全面展现广东在构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人才生态方面的战略眼光与务实行动。

活动现场

据统计,线下双选会共吸引345家企事业单位招贤引才,提供就业岗位逾7000个,形成“线下+线上”共计超600家企业、11000多个岗位的规模。线上参与人数达4.28万人次,现场入场求职超4000人次,线上线下共投递简历达16560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达6316人次,现场签约293人。

活动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东莞市人民政府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东莞市技师学院协办。广东21个地市人社局、67所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50多家华为链群企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企业、智能制造企业以及媒体代表等共计约2500人参加活动。

政校企三方汇聚 共谋人才赋能产业发展

在活动现场,企业高管、技工院校专家、优秀教师和毕业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谋产教融合新路径。

活动现场

会上还发布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粤匠”人工智能大模型,该模型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技工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技工教育创新发展。

2025年“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本次交流会旨在推动技工教育精准对接现代化产业需求,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互融赋能。在智能化、数字化浪潮下,广东技工教育坚持为产业发展服务的理念,全力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培育“新工匠”。

目前,广东共有技工院校148所,在校生约66.7万人,其中有63所技工院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有17所技工院校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在校生2万人,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产学研深度融合 共建平台培育产业工匠

活动现场,东莞市技师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正式揭牌。18家技工院校展示了培养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领域技能人才的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

东莞市技师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此外,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等10家技师学院和10家人工智能、机器人龙头企业分别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广东省技师学院、中山市技师学院等6家技师学院和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广东省智能VR交互技术创新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家科研机构分别签订了技研合作协议。

近年来,广东省技工院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龙头企业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特色产业学院和学习工作站,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培育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2024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科技厅印发《关于开展“技研”合作助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全省技工院校主动对接实验室、高校等研发机构,协同破解“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难题。

目前,共有20多所技工院校800余名毕业生在科研单位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培育了一批既拥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备高超实践技能的“技能尖兵”。

线上线下联动 搭建岗位精准匹配平台

本次双选会乘着“百万英才汇南粤”的东风,采用“1天线下+2周线上”的融合模式,线上线下联动、岗位招聘与职业指导并举,搭建起技术技能人才与高质量岗位精准匹配的多维平台。

活动现场

数据显示,本次双选会“线上+线下”联动来自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600余家企业参与招聘,为技能人才提供“全天候”“跨地域”“多场景”的择业通道,传递出“粤聚英才、粤见未来,技能人才同样出彩”的积极信号。

近年来,广东坚持就业优先,加快培养塑造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的现代化人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人才支撑。

据介绍,广东全省技工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超17万人,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209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768万人,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大动能。(来源:广东人社)

编辑:罗世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