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阳江9月26日消息(记者张顺鹏 见习记者徐钡儿)9月24日17时,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登陆。近一周来,台风“桦加沙”成为广东人热议的话题,“巨灾”“罕见”“极端性”……“桦加沙”来势汹汹,各地陆续发布“五停”通知。

作为央广网的记者,我们深知,灾难来临时媒体“在现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9月23日,我们提前一天抵达了“桦加沙”的预计登陆点阳江海陵岛,从登陆前到登陆时、再到登陆后,我们目睹了台风“桦加沙”正面袭击广东的全过程。

奔赴现场,直面“风王”

9月22日,中央气象台预计,“桦加沙”可能于24日(较大可能24日凌晨至下午)以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15~16级)在广东省中西部沿海地区登陆。

台风越来越近,我们情绪逐渐焦灼,几个记者坐在一起,分析台风路线和可能的登陆点。虽然长期生活在广东,对台风早已熟悉,但去一线报道威力这么强的台风,应该准备哪些物资、为网友呈现哪些内容、如何真切展现台风的影响,我们心里还是“捏着一把汗”。

为了更好地记录这场罕见的超强台风,我们查阅了“山竹”“天鸽”等台风资料,参考各大台风的登陆过程,对“桦加沙”登陆过程有了初步的预估,并准备了雨靴、雨衣、安全帽等装备,23日一早便坐上了前往阳江的高铁。

9月23日中午,我们抵达阳江海陵岛。此时,海陵岛的天气晴朗,如果不是预报,似乎无人能想到这里将会面对一场狂风暴雨的猛烈袭击。气象专家称,这是台风来临前的平静,大家不可掉以轻心。渔船归港、门店加固……在海陵岛,我们能感受到平静之下的紧张气息。

9月23日16时30分许,海陵岛天气晴朗(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为了保障游客安全,相关部门早已启动防御预案,全岛所有景区景点、海滨浴场全面关停。在海陵大堤和海陵岛大桥,交警部门部署警力现场值守,随时准备根据台风动态实施交通管制。我们开展了台风“桦加沙”登陆前的视频报道,提醒大家做好各类防御。

坚守岗位,传递“风”声

9月24日早晨,阳江海陵岛一改23日的“蓝天白云”景象,开始狂风呼啸。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海陵岛的风雨越来越大,接近中午的时候已经暴雨如注,密集的雨幕让能见度显著降低。10时30分左右,我们开启了第一场“在现场”直播。当时,海浪已经明显翻涌,我们希望透过我们的镜头,让观众了解一线的实时情况,也提醒大家不可掉以轻心,千万要做好防护。

9月24日13时30分许,徐钡儿在阳江海陵岛直击“桦加沙”过境前场景。现场狂风呼啸,记者安全帽数次被吹落,身体被吹得不停晃动,只能扎马步坚持讲解(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下午,随着“桦加沙”趋近阳江海陵岛,我们明显感受到风力和雨势的加强。15时30分左右,我们开启了当天的第二场直播。此时,我们在风中已经难以站立,同事两个人需要手拉着手才能保持平衡。直播过程中,我们的安全帽数次被风吹走。尽管扛风有困难,但是我们希望可以给网友呈现更多一线的消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不断探索可行的报道方式。最终,除了直播,我们还发布了数条短视频和图文报道。

24日15时40分许,“桦加沙”即将登陆海陵岛,狂风暴雨下央广网记者无法外出,只能在停车场出入口进行直播。记者背后的狂风夹杂雨水灌入,推着记者向前(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9月24日17时许,“桦加沙”登陆阳江海陵岛,狂风暴雨下的海陵岛能见度非常低,海浪冲上堤岸造成部分靠海路段被淹(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17时左右,台风“桦加沙”正式登陆海陵岛。台风登陆时,海陵岛附近海域波涛汹涌,持续掀起数米高的巨浪,猛烈拍打海岸线,浪花飞溅。我们在海边感受到,疾风卷起的雨滴以近乎水平的角度抽打而来。

受台风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沿海道路。台风过境时,强风裹挟着海滩沿岸的大量沙石冲向路面,与狂风扫落的树枝、树叶以及少量被吹落的广告牌碎片等杂物混合,堆积在路面上。这些混合物浸泡在雨水中,形成了大面积的淤积带。

台风过境后,海陵岛路边行道树被连根拔起(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台风过境后,海浪冲刷大量海鱼及杂物到海陵岛的海滩上(央广网见习记者 徐钡儿 摄)

尽管台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海陵岛的居民和工作人员展现出了坚韧和温暖。一名民宿老板告诉我们,他们在低楼层避险时,虽然风大雨大,但提前做好的防护措施让他们的财产得以保全。在台风登陆后,相关部门仍在全力保障居民的安全,提醒大家继续待在安全的室内,防范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

台风过境后,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路边被吹倒的行道树和枝干(央广网见习记者 徐钡儿 摄)

作为一名媒体人,我们深知我们的使命是将台风到来时的最新一线情况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场的真实情况,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这场与“桦加沙”的较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也见证了灾难面前人们的坚守与担当。

编辑:郑少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