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中山11月17日消息(记者罗世伟)11月17日,在中山市翠亨新区地下8米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安装直径1米的污水管道。这条全长8.7公里的钢铁巨龙将于年底竣工,成为这座新区的又一条“城市生命线”。随着电力、燃气和给水等市政管线陆续“分区入住”,地下综合管廊这个“好房子”在科技赋能下运转得更为高效,不仅提升了管线养护水平和城市韧性,也让大湾区“未来城市”的基础底座更加稳固。

大湾区地下管廊织密城市韧性网(央广网发 中交二航局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公司供图

深中通道是中山与深圳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经济带,其电力供应由翠亨新区未来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提供保障。作为全新规划的未来新区,该管廊系统由中交二航局建设运营。根据不同功能与养护需求,地下空间被精心划分为污水舱、燃气舱、高压电力舱和综合舱四个独立舱室,为各类管线提供专属的“居住空间”。其中,宽3.45米、高3.75米的综合舱安装了弱电、通信、供水等多类管线;而高压电力等舱室的“单间”则实现了同类管线的集中监管与统一养护,既延长使用周期,也避免多种管线混合敷设带来的风险交叉和外溢隐患。

环境控制与系统治理,是地下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的核心。中山市未来大道地下管廊也成为大湾区首个建成运营的四舱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为实现城市动脉的科学管控与智能养护,该系统配置了排水、通风等七大系统,并在管廊的顶部与墙壁布设了3764个烟感、359个温湿度检测、359个成像监测等设备,实现全天候动态监测。

为了打破“智能守护者”之间的数据孤岛,管廊团队运用大数据、AI等技术开发智能管控平台,并接入天气监测系统,推出“回南天”除湿模块,实现突发情况的高效预警、精准定位、分析制单和事件联动处置。当市政管线拥有了“智慧脉络”,一旦出现异常,管廊系统即可快速启动应急机制,把风险拦截在萌芽之中,让城市治理更加高效有序。

“地上一个城,地下一个城”,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在支撑用地布局、促进交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中作用关键,是未来城市迈向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的重要标志。按照“应入尽入”的原则,中山翠亨新区规划建设4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已建成超29公里,形成“一环多线”的智能治理体系,成为提升城市韧性、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中交二航局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曾伟表示:“地上市政路网实现无人机巡视,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入廊率持续提升,我们也会在此基础上始终守好城市智慧大脑运行的职责。”随着深中通道经济走廊和综合管廊“城市动脉”的不断完善,预计将吸引更多高端产业和人才加速聚集,进一步推动深中一体化发展,为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跃升注入新动力。

编辑:徐钡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