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在即,深圳这座“无人机之都”正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科技与平安的深度融合,由警用无人机、智能机巢及专业飞手组成的“空中哨兵”悄然就位。从城市主干道到赛事场馆,从高速公路到口岸商圈,深圳公安以“快速响应”“精准覆盖”“全力以赴”的姿态织就一张“空中防护网”,为十五运会筑牢安全屏障。

硬核装备筑基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作战”

在深圳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支队的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数百条线路正依托城市脉络展现出来,一架架正在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的警用无人机,正化身成屏幕上快速移动的光点,穿梭在城市上空,这就是深圳公安组建的“无人机指挥调度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低空经济的城市,深圳早在几年前便前瞻布局警用无人机体系,而此次护航十五运会,更推动安保装备与能力实现“双跃升”。依托“平台”的强大算力支撑,警用无人机搭载的智能识别系统已实现多场景、多维度智能感知。

针对十五运场馆周边状况,无人机能以“空地协同”模式快速响应,第一时间锁定核心区域,将现场画面实时推送至指挥中心,助力安保力量精准布控,实现突发警情秒级响应。深圳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庞文辉表示:“我们不仅培养‘飞手’,更锻造‘战斗员’,力争每台警用无人机都能在实战中发挥出最大效能。”

多维实战应用 从“空中鹰眼”到“治理中枢”

“深圳交警提醒您,骑行电动自行车请戴好头盔,请勿在机动车道行驶……”10月28日,在南头古城地铁站附近的路口,温馨提示音自一架空中盘旋的警用无人机传来,这是深圳交警在开展“链路式”盘查。行动中,交警出动多架无人机,通过无人机高空喊话+抓拍取证,引导电动车骑行人安全文明行驶,精准捕捉违法行为,保存证据,与地面警力高效联动。

交警利用警用无人机掌握路况,疏导交通

结合工作实际,深圳交警围绕“规模化、实战化、勤务化”三大目标,创新应用无人机技术,构建覆盖高速公路巡查、空中执法、事故处置及文明劝导等四大类12个应用场景,推动交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数据显示,目前,交警无人机通过“普粤英”三语劝导系统覆盖70余个重点交通区域,交通违法大幅下降,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警用无人机构建的“空中生命通道”为事故处置按下了“加速键”。在深圳坪山,一套“5分钟事故圈”机制因无人机落地:道路交通事故发生5分钟内,无人机即可抵达现场,通过AI智能识别自动生成现场图,替代传统人工丈量,现场绘图时间大幅缩短。

机制创新破题 从“单兵作战”到“生态协同”

警用无人机的高效运转,背后是一套“科技+制度”的深层变革。深圳公安打破惯性思维,将无人机嵌入社会治理大格局,探索出可供参考的“深圳经验”。

在位于深圳龙岗的大运中心,一架警用无人机自附近的楼顶机巢中缓缓升空,按照既定巡线开展高空巡逻。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十五运安保工作专班成员彭伟介绍,警用无人机快速机动、可第一时间到达事件现场,从空中提供全景视角,辅助现场指挥处置。同时,无人机还可搭载喊话器、红外射线、抓捕网枪等,可在警力到达前,先行开展应急处置。依托机巢部署,1套机巢便可覆盖5平方公里,可完全覆盖大运中心范围。

此外,无人机还是“大型活动管家”,可实现从“清场”到“疏导”全周期保障。十五运会期间,场馆周边人流管控是关键。深圳交警创新“333制”技战法:3人3机分层巡航——低空喊话劝离赖停车辆,中空扫描道路拥堵,高空回传全局态势。无人机还能实时统计人流密度,预判疏散压力,辅助动态调整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十五运会期间,为保障赛事安全,公安机关将对深圳各大赛场严格实施低空管制,对未经审批的飞行行为依法严格管理。(来源:深圳公安)

编辑:郑少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