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汕头10月14日消息(记者郑少纯)汕头风劲帆正悬。2025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10月11日至12日,由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改革开放走在前——广东科创新气象”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汕头。从实验室到企业,从传统产业到数字经济,汕头以“科技+侨智”双轮驱动重塑发展韧性。
打造科研平台,做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在汕头科学城内,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汕头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忙碌着。调研现场,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科研管理部授权负责人闫义彬向记者介绍称,汕头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超500篇,申请专利超百件,科研成果斐然。
“汕头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均对社会上所有企业开放共享。”闫义彬表示,实验室开设专门平台,企业可以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在线查看设备参数、预约设备等,“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使用顶尖科研设备的门槛。”据统计,自汕头实验室向企业开放共享以来,平台已开通超400个企业账户,累计服务计时超9万小时,服务了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在内的50多家外部单位。
以科研为翼,助力汕头产业“高飞”。汕头本地的电子材料、电池相关材料、纺织服装、玩具等产业,对新材料存在大量需求。为此,汕头实验室积极鼓励科研团队推进成果转化。广东省人大代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员、汕头大学教授董正亚表示,通过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的90%都奖励给团队,实验室只留10%。这种将权益和自主权赋予团队的模式,激励团队主动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如今,这种以科研成果助力地方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结出硕果。汕头实验室与汕头市纺织服装协会成立纺织材料创新中心,不仅推动本土创新,更助力汕头纺织服装这一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实验室还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近20个横向科研项目落地实施,10家产业化公司从实验室孵化成长。
让机器人跳“英歌舞”,为传统文化“赋新”
在广东群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英歌舞机器人正随着节奏“起舞”。近年来,群宇巧妙地将“潮汕英歌舞”与现代智能科技相结合,推出英歌舞机器人。团队以《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为原型进行塑造,运用积木工艺还原英歌脸谱、戏服和道具。目前,英歌舞机器人已接连在文博会等大型展会亮相。
英歌舞机器人(央广网记者 郑少纯 摄)
“这些机器人的脸谱采用真人脸谱进行UV印制,戏服与道具则通过积木还原。”广东群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锐烽向记者介绍道,灵感源泉是潮汕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英歌舞,“我们想让年轻人重新喜欢上像英歌舞这样的传统文化。”
除了英歌舞机器人,陈锐烽还带领团队研发的AI智能玩具与教学用具,为澄海的传统玩具产业赋能,推动其向智能化升级。“我们致力于将传统玩具与教具属性、数字内容及AI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产品,让全球市场重新认识‘澄海智造’。”
“数字+侨智”双轮驱动,为企业架设“出海”桥梁
2014年设立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以华侨和文化为核心概念的国家级发展平台,设立了首个面向华侨华人及投资者的专业代办服务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择良木而栖”。
位于试验区内的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以打造“全国跨境数据产业示范区”为目标,主要发展境外“来数加工”、国内“数字文化产业”出海、国内“大模型出海”、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四个业态。作为新型跨境贸易链路的重要数据枢纽,产业园内的柏亚深汕数据中心在企业“出海”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中心与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合作构建跨境专线关键传输节点,网络吞吐能力突出,能够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访问体验。
汕头寰宇星链科技有限公司运维部主管蔡欣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用户只需完成工商信息报备,即可申请使用新型国际网络,并获得三大运营商提供的专线安装与技术支撑,满足企业跨境贸易需求。目前,该平台已服务企业超过600家,预计未来可支持约3000家企业同时开展数据访问。
勇担经济特区的使命,汕头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在粤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