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梅州9月1日消息(记者张顺鹏)日前,全国首个聚焦“媒体+畜牧业”行动方案在广东出炉。为进一步明确行动路径,9月1日,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等9家单位主办的“我要飞”——“媒体+”赋能广东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正式开课。培训第一课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微赞等多平台同步直播,吸引67.3万人次在线学习,在广东各地引发强烈反响。

兴宁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此次学习活动,精心组织局班子成员、市管干部、机关各股室及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收听收看,全市畜牧、油茶、丝苗米、茶叶等领域的20余家重点企业代表也通过线上平台同步参课,涵盖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兴宁广弘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知名农业企业,彰显当地对“媒体+”赋能农业发展的重视。

课程中,5位行业探索实践者带来的分享直击兴宁农业发展需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经委会委员、南方农村报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璐提出的“从单向培训到全程陪跑,构建新型产业链合作体”理念,为兴宁破解农业品牌传播难题提供新思路;央广网广东负责人关于“兴宁鸽如何从山窝飞向世界”的思考与探索,更是让当地干部群众倍感亲切与振奋;未来岛屿AI CEO李燎原分享的“社交平台+乡村品牌=流量变现”实操方法,也为兴宁特色农产品打开市场提供了新路径;南方农村报畜牧与水产事业部总监苏若晶则通过解析“年鱼经济”对畜牧产业的作用,提出学会用文化讲故事,用节庆做销量;乐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杰以《乐昌黄金柰李走出大山走进巴黎奥运》为题,揭秘了农产品出海的完整路径。

“这堂‘媒体+畜牧’课来得太及时了!”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国强在课后表示,当前兴宁正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农业产业尤其是兴宁鸽、高山油茶等特色产业,正面临“有品质无品牌、有产能缺市场”的困境。课程中提到的全链路“陪跑”服务,从产品溯源视频拍摄指导到推广渠道对接,精准契合兴宁农业发展需求。兴宁将以此次课程为契机,组建专项工作小组,深入学习“媒体+”创新经验,推动政策、资源与媒体力量深度融合,重点助力兴宁鸽完善品牌体系、拓展国际市场,让“兴宁味道”真正走向全球消费者的餐桌。

兴宁市肉鸽行业协会组织收看广东“媒体+畜牧”第一课(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作为兴宁鸽产业的代表人物,兴宁市肉鸽行业协会会长、当地龙头养殖企业负责人陈伟波表示:“‘兴宁鸽’成为广东‘媒体+畜牧’第一课五个重点案例的其中之一,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与自豪!”据陈伟波介绍,课后已第一时间与课程推荐的合作渠道对接,计划借助“媒体+”力量拍摄兴宁鸽养殖全过程溯源视频,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讲述养殖故事,同时联合当地其他养鸽企业组建产业合作体,从“单独飞”转向“结伴飞”,借助课程带来的产业链资源,推动兴宁鸽实现从“养得好”到“卖得好、卖得贵”的转变。

“听完第一课,才知道原来‘讲好故事’比打广告管用。‘乐昌黄金柰李走出大山走进巴黎奥运’的案例听得我心潮澎湃,直接给了我们出海路径的‘作业模板’,下一步,我们将把高山油茶油争取按照同样的节奏推向港澳。”兴宁市油茶协会秘书长表示。

“听完‘年鱼经济’的故事,我们决定把丝苗米也与客家传统节庆绑定,借节庆做销量,方案已经记下,回去就跟协会商量落地!”米粒农业相关负责人说。

此次课程不仅为兴宁带来了先进理念与实操方法,更促成当地企业与外部资源的初步对接。“通过今天的课程,让我们看到了‘媒体+’的乘数效应。过去我们习惯给政策、给资金,今天发现再给‘讲故事的方法’,企业就能自己‘点火起飞’。政府搭台、媒体赋能、企业唱戏,兴宁农品‘飞’向世界的大幕已拉开。”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钟学文表示。

下一步,兴宁将通过“媒体+”深度融合,系统化提升全市农业品牌核心竞争力,赋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繁荣,在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相关培训的同时,邀请“媒体+”培训团队实地调研,为兴宁鸽、丝苗米等特色产业量身定制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方案,让“媒体+”成为推动兴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兴宁力量”。

编辑:罗世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