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7月16日、8月10日至8月13日,在“铿锵步伐向未来”——深圳少年警营首届会操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四支少警队伍共170名少警队员,分两批赴港与香港少年警讯、香港升旗队总会、香港交通安全队等制服团队开展访问活动,在互动交流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并肩训练中淬炼品格、开拓视野,诠释新时代湾区少年的家国担当与融合发展使命。

制服情怀滋养青春誓言

本次深港少警交流活动,不仅是一场跨越深圳河的青春对话,更是两地少警警务培训机制的创新实践。

在每批为期4天的赴港访问期间,深圳少年警营队员先后在八乡香港少年警讯永久活动中心体验高空滑索挑战、历奇训练,和香港少讯队员面对面互动,缔结友谊;在香港升旗队总会基地、爱国教育支援中心,两地队员共同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整齐列队,高唱国歌,经历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爱国主义思政课;在香港交通安全队,少警们实地参访港铁屯门车场,搭乘主题轻轨列车,亲身体验轻铁列车的安全运维知识;在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见识了中国航天的非凡成就;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参观了解香港的传统文化和近代以来的殖民历史以及回归28年来的发展成就;在元朗八乡和大埔林村,了解香港浓厚的民俗文化、乡村风貌和守护家园的故事,沉浸式体验了中国古代私塾文化。

此前,在共同参加了深圳少年警营首届合唱大赛、首届会操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后,制服如今已成为湾区少警共同的精神图腾。在本次交流活动中被评选为“优秀少警”的宝安少警许岩表示:“这次交流不仅增进了我们对香港警务工作的了解,也让我们认识到如果想成长为警务人员,我们需要具备的不仅是专业的技能,还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表示将把在香港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带回深圳,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少警,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港两地少警在香港少年警讯永久中心互动交流

淬火青春锻造湾区新生代

25米高空滑索台上,一位交警少警队员率先上前接受挑战。落地后他激动地分享:“当滑索冲出的瞬间,耳边风声呼啸,眼前是整片训练场——香港教官那句‘重心向前,信任装备’的指导给了我勇气,原来突破恐惧其实是一种很棒的体验!”在一次次的凌空滑翔中,少警队员们不仅克服了内心对高空的本能紧张,更在突破中锻造出面对未知的果敢与自信。

在港铁屯门车场,少警们进入检修地沟观察转向架检测流程,实地操作声波探伤仪等人工智能安防设备。0.1毫米的裂缝检测精度,让少年们切实理解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安全意义。

在元朗八乡有300年树龄的木棉古树下、在大埔林村的升旗台旁,白发乡贤讲述百年前先辈抗击侵略者、守护家园的往事,让历史课有了温度;在香港现存的最古老学校建筑——百年乡塾周王二公书院,少警们聆听了“明德亲民”的训言;在林村许愿树下祈福许愿,品尝当地知名的姜糖豆腐花。

在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现代科技的探索中,少警们的书本知识得以验证,文化自信自然养成,湾区警育协同的创新机制正在开花结果。

深圳少警队员参观香港文化博物馆

少年警心熔铸家国未来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随着第二批返程车辆缓缓启动,赴港访问交流活动圆满收官,少警们都收获满满。

“我以后要考警察院校!”高空滑索后,多位龙华少警在交谈中道出心声。“最让我触动的不是他们掌握了多少警务技能,而是制服赋予的使命感在悄然萌芽。”龙岗少警教官曾浩然感慨道:“那些曾经只能在电视里崇拜警察、军人英雄的孩子,现在会自觉整理领带、抚平袖章,这种身份认同感会促使国家安全观和家国情怀的养成。”

少警廖敏婷在留言卡上写下:“我很喜欢香港的同学,他们每个人都很热情,他们欢迎我们,我们也非常欢迎他们来深圳交流!”

家长陈婷在感言中记录:“女儿所在的红花队,13名少警在三居室营房自发建立“洗漱值班表”,六点半起床整理内务,再用手机和家人简单分享当日感受,之后便安静地做作业或写活动心得。这种超越年龄的自律,着实让人动容,也正是深圳少年警营制服教育的真实写照”。

当离别的巴士启动,香港教官挥舞的队旗与深圳少警胸前的徽章交相辉映,此刻的香江见证着:新一代湾区守护者,正以青春之名续写双城故事。(来源:深圳市公安局)

编辑:徐钡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