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圆满完成三年援藏任务。
三年来,福州援藏干部人才视八宿为第二故乡,紧握援藏“接力棒”,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在雪域高原书写了对口支援的崭新篇章。
一座座用援藏资金建设的现代化设施拔地而起,一项项凝聚榕城深情的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扎根边疆倾情奉献……福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顺应民意、保障民生、凝聚民心,八宿县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生产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光伏发电项目(福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供图)
关键词一:造血
产业振兴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产业为基,民生为本。行走在八宿大地,援藏印记清晰可见。立足八宿资源禀赋,福州援藏队以扩大就业为导向,集中力量打造八宿特色优势产业。
八宿海螺水泥项目是福州援藏“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典范。作为持续接力服务的重点项目,海螺水泥项目自投产以来缴纳税收2.0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2.37亿元。本地员工用工率近50%,直接解决就业450余人,辐射带动就业2000余人,人均收入超13万元。目前,投资15亿元的二期项目正在推进落地,并配套发展光伏制氢等清洁能源,打造绿色产业园区。
在八宿县吉达乡,曾经的青稞地如今绽放出紫色的花海——这是福州援藏队经过反复试种与筛选培育成功的20亩10万株高原薰衣草“榕宿庄园”。当地农牧民参与种植管理,收入大幅提升。“过去种青稞,每亩收入约1500元。现在种薰衣草,一产卖花、二产炼精油、三产搞旅游,每亩产值有望突破1.5万元,是原来种植青稞收入的10倍。”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不仅是高原农业的突破,还成为了八宿旅游的一个亮眼景观,成为农文旅融合、带动增收的新引擎。这一特色产业项目创新采用援藏资金加企业配套方式,打造农文旅融合新模式,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高寒地区成功培育出法国普罗旺斯狭叶薰衣草,系列产品已申请5项专利及各项生产证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该项目通过挖掘农文旅融合的独特基因,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具有市场穿透力的农文旅IP,陆续推动八宿文旅资源获得“世界海拔最高的薰衣草种植基地”“世界海拔最高的跨江盘山公路”双世界纪录认证(WRCA)。
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福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供成功推动大唐公司100MW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完成多个大型光伏、风光项目用地预审;建成分布式储能项目;开工建设“光伏农业大棚”示范项目探索“农光互补+旅游”模式;助力海螺水泥成功申报自治区绿色工厂,推动其光伏制氢项目获批,引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众多项目直指民生关切,一系列暖心之举显著改善了受援地群众的生活条件,绘就了雪域幸福底色。在高海拔乡村,吃水难曾是困扰群众的揪心事。福州援藏队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高海拔地区供水提质增效工程,涉及17个工程点,解决了3000多名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累计投入1.203亿元实施6个乡村振兴项目,新建改造道路、改造外立面、建设供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新建农户卫生间,惠及6个村庄548户2979人,项目建设期间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关键词二:扎根
医教共建留下“带不走的力量”
“来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是福州援藏医疗和教育人才时刻思考的问题。他们的答案是:“留下带不走的队伍和技术。”
福州市援藏医疗队由多家三甲医院骨干组成,三年间派出21名专家。他们通过“师带徒”,培训当地医务人员178人次,开展手术206台,组织义诊23次,惠及3500余人次。团队填补了八宿县多项技术空白:完成首例腔镜辅助下宫外孕微创手术、首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新增14例膝关节置换手术。联合福州东南眼科医院为3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让优质医疗资源直达高原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援藏医生‘呀咕嘟’(藏语意为非常好)。”成为当地群众的由衷赞叹。
小茉莉花幼儿园(福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供图)
教育援藏同样硕果累累。福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持续推进中小学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结成“师带徒”6对,推行“一课双师”模式,组织新课标培训覆盖教师80人次;搭建“云端教研平台”共享优质资源;开展“高原雏鹰计划”,组建“格桑花童声合唱团”、鼓号队,举办藏汉歌曲大合唱、讲红色故事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提质增效显著,福州对口支援的八宿县小茉莉花幼儿园还荣获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双项殊荣。
关键词三:连心
文化交融共筑民族团结桥梁
文化润藏是援藏工作的重要内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创新打造“唐卡漆画”文化援藏品牌。福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融合福州传统漆画技艺与西藏唐卡艺术,通过两地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互鉴,让古老技艺焕发了新生,带动当地农牧民掌握技能增收致富。持续举办的八宿冰川文化旅游艺术节(昌都市唯一保留的县级艺术节),成为文旅推介和群众欢聚的盛会,两年累计吸引参与超10万人次,媒体传播阅读量达600万。福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还支持然传统服饰发展,建设展示基地,举办大赛推广品牌,带动20多人就业。
深化交往交流交融。福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创建“有福之州·蓝色八宿”闽藏青年交流活动周等品牌,累计派出9个代表团219人次赴榕交流,促成17个基层结对;开展“汉藏师生结对研学”等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青少年心中;组织八宿县艺术团赴榕演出,艺术团三年演出200场次,村文艺队演出330场次,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使者。
丰富县“景区规范化管理运营”援藏组团内容。串珠成链,做好全域旅游市场化改革及旅游景区规范化运营管理,整合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福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助推来古冰川申报国家3A和然乌湖景区申报国家4A景区,提升了八宿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八宿获昌都市“旅游发展先进县”称号。2024年,八宿接待人次143.4万,实现综合收入2.86亿元;文旅促农牧民转移就业人数2820人,实现增收4170.15万元。
关键词四:淬炼
严管厚爱锻造过硬援藏“铁军”
福州援藏队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和纪律规矩意识。福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完善组织管理,成立临时党支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强调“现金交易、贵重礼品、生活作风、保密纪律‘四个不能碰’”;加强宣传引导,讲好福州援藏故事;精心组织福州援藏30周年系列活动,推出网络专题、系列报道等,以丰富的形式,深化了榕八两地情感联结。
福州援藏公寓(福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
同心掬得满庭芳。站在新的起点上,福州市援藏工作队与八宿县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并肩,将继续弘扬援藏精神,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让格桑茉莉异彩辉映,共吐芬芳,为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福州力量。(颜学辉)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