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出一条“党建+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径。该乡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优化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30名,实现352名党员挂钩联系3646户群众;创新打造“党建+”邻里中心,开展义诊、亲子活动等惠民服务8000余人次,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推行“党建+”模式,百崎乡获评“市级五好乡镇”,白奇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下埭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村”。

“党建+”产业振兴 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在产业发展方面,百崎乡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推动现代农业、工业升级和新兴业态协同发展。党员带头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训,整合600亩土地发展生态农庄等农文旅项目,带动村财增收115万元;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培育5家规上工业企业,协助企业申报惠企资金348.6万元;打造“红色电商”孵化基地,新增9家限上商贸企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这些举措有效激活了乡村经济活力,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党建+”惠民聚力 构筑宜居宜业乡村

民生改善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百崎乡聚焦群众需求,构建起全方位的民生服务体系。白奇村“党建+”邻里中心创新打造“三个矩阵”,获评市级“五星级”邻里中心,御湖湾小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推动成效显著,被评为泉州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五星级小区;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依托“党建+”邻里中心,百崎卫生院建成省级精品中医馆,白奇村推动“移动诊室”入村;在教育领域,百崎乡为兴教助学,帮助惠南中学百崎校区获社会捐资955.4万元。当地通过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获得感。

“党建+”红色文化活动 引领时代新风

文化振兴为乡村发展注入灵魂。百崎乡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以红色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该乡常态化开展南音展演、孝老爱亲等主题活动,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聚焦“一老一小”开展专项服务超万人次;组织党员乡贤修订村规民约,推动“丧事简办”“生态安葬”等新风尚落地生根。这些举措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精髓,又培育了新时代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今的百崎回族乡,正以党建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从组织建设到产业发展,从民生改善到文化繁荣,一系列创新实践让这个“海丝明珠”焕发新的光彩。百崎回族乡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生动样本。(郝佑齐 陈明毅)

编辑:罗晓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