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的液化气钢瓶,如果来路不明、超期使用或违规翻新,就可能成为潜伏在厨房里的“不定时炸弹”。近日,三明市将乐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联合将乐县市场监管局开展打击“黑气”专项排查行动,守护千家万户的“烟火气”。

民警深入燃气经营点检查(谢枚蒞 摄)

闭环监管,阻断流通链条

“现在查得严,每个气瓶都有‘身份证’,我们经营也更规范、更放心。”一名燃气经营点负责人指着气瓶上的二维码说道。

据了解,将乐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联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以气瓶安全为切入点,深入燃气充装企业、配送站点及餐饮用户开展拉网式排查。执法人员逐一对气瓶的检验日期、使用状态进行核对,利用智能溯源系统扫描二维码,精准核验气瓶充装、流转、检测等全流程信息,构建起从充装出站到终端用户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监管体系,有效切断了“黑气”的非法流通链条。

执法人员现场抽查燃气瓶(谢枚蒞 摄)

为实现长效治理,联合执法队还建立了气瓶溯源信息定期核查与通报机制,对排查中发现的流失瓶、过期瓶进行溯源倒查,依法追究相关充装企业责任。

源头管控,提升人员素养

燃气安全,既要抓设备,更要抓“人防”。行动中,将乐县公安局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养与专业技能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核查各岗位人员的从业资质、培训记录,并细致查阅企业日常安全教育与应急演练台账。

“现在培训比以前严格多了,每个月都有安全知识考核,每季度还要参加实战演练。”在城区一家燃气配送站点,从业八年的送气工陈师傅感慨道,“上次演练中,我就在模拟场景里成功处理了阀门泄漏。这些技能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针对检查情况,执法人员现场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岗前培训与在岗复训,定期开展燃气泄漏处置、初期火灾扑救等实战化应急演练,确保每位从业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初期险情应对方法,切实从源头上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宣教并举,构建共治格局

“我们坚持排查、打击、防控、宣传一体化推进,努力构建燃气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将乐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执法过程中,民警主动延伸职能,结合“黑气”典型案例,向燃气经营点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开展法治宣讲,深入剖析非法经营、销售伪劣燃气具等行为的法律后果与社会危害,现场发放《“黑气”识别与举报指南》等宣传资料,引导企业增强守法意识、自觉抵制“黑气”。

此外,将乐县还创新利用社区网格微信群、本地主流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定期推送燃气安全动漫视频、有奖知识问答,帮助群众掌握安全用气常识,鼓励群众积极提供“黑气”违法线索,凝聚起全社会共同监督、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

下一步,将乐县公安局将持续发挥打击违法犯罪主力军作用,深化与地方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健全“线索研判、精准打击、长效防控”机制,对“黑气”违法犯罪坚持零容忍、出重拳,营造安全、规范的燃气市场环境。(来源:福建东南行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编辑:罗晓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