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秋好处,稻浪滚滚庆丰年。9月28日,2025年三明市推进中国稻种基地高质量发展会议在闽江源头建宁县举办,院士、专家济济一堂,共商“中国稻种基地”高质量发展良策,共谋中国种业振兴大计,再次奏响人才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铿锵乐章。
群山环抱的三明,曾因地理区位受限而面临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困境。如今,这座老工业基地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通过柔性引才的理念、思路、举措来“破题、解题、答题”,积极搭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产才对接平台,持续探索“一产业一院士一团队”的产业链特聘团模式,引人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之花。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十四五”期间,全市人才总量新增12万人、增长40%,新增认定省级、市级人才超3万人,其中省级高层次人才自2023年以来连续两年保持30%以上增长,居全省前列;推动高层次人才(团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94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47家跃升至318家;“6+1”科技创新平台汇聚研发人才380余名、研发团队25个,实现转化成果63项,撬动新增产值11亿元……
这片热土,正推开“山窗”聚英才,让人才红利化作产业升级的澎湃动力。
集策成势,变“有”为“用”,锚定柔性引才新路径
面对山区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大院大所等平台的难题,三明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驻、但求常来”的破题之法。
高层次科创人才紧缺、前沿研发资源匮乏,不如“走出去”搭台。明溪县与上海博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把“人才飞地”平台建到上海市闵行区金谷科技产业园,帮柔性引进生物医药产业人才200余人,推动6个项目落地,建成全市首个同时持有药品生产与经营“两证”的医药平台,让山区产业也能借上沿海才智的东风。
“人才飞地”的成功,为三明柔性引才提供新思路。2023年起,三明将“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列为主攻方向,在全省率先出台《三明市柔性引才实施办法(试行)》《三明市“人才飞地”建设实施方案》,推出建设飞地孵化器奖励100万元、飞地研发机构奖励50万元、成果转化再奖励50万元等政策,用全职待遇锁定服务人才,打通协同创新链。
从“借脑”到“借位”,三明坚持平台跟着项目走、人才围着平台聚,建立飞地研发机构、人才驿站等41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科研问题50余个。
今年5月,三明推出“1+3+N”人才政策体系,布局生态办公区,提供拎包入住专家房;即将启动“四季看变化?院士三明行”品牌活动,让院士专家在绿水青山间做学问,把技术成果落在三明产业中。
因势搭梯,聚“点”为“面”,打造产才融合新平台
人才是发展引擎,产业是发展基底。三明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搭建各类产才融合新平台,让人才落地有舞台、创新有支撑。
三明创新“揭榜挂帅”人才项目对接模式,以“人才项目落地收徒”“基层产业需求拜师”“银发人才包村指导”为突破口,精准对接供需,将产业难题转化为潜力项目。
永安市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贾力合作,建成全省首家金线莲产业院士工作站;鼎劦公司与明溪旻和药业落地生物发酵特种尼龙项目……2022年以来,全市征集创新创业人才产业项目2000余个、基层需求300余项,推动106个项目揭榜落地,引进专家人才100余人,投资规模超2亿元。

尤溪县举办人才项目“揭榜挂帅”赶集日活动(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揭榜挂帅”基础上,三明推进“一产业一院士一团队”机制。依托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常态化组织院士专家为产业链提供评估、攻关、咨询等服务,走出“引入院士团队领衔创新、依托特色产业联合创新、引导企业参与创新、集聚资源支持创新”的产才融合新路。
此外,三明搭建“双招双引”智库专家平台,融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举办高端人才对接活动,为符合需求的人才颁发“双招双引”聘书,提供“三明麒麟山英才卡金卡”、专家房等优待。
截至目前,全市聘任市级“双招双引”智库专家66名,建立专家智库296名,举办活动50余场,对接人才、技术、资金需求600余项,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
借梯登高,握“指”为“拳”,构建人才兴链新格局
随着柔性政策成势、平台矩阵铺开、“双招双引”优化,“一团带一链”机制在院士领航、项目接力中精准发力,人才链全链创新热潮涌动。

谢华安院士(右二)在建宁制种基地查看杂交水稻长势(建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4月,福建省氟新材料产业链特聘专家团在清流县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等9名专家获聘。这是福建省委组织部实施“人才兴链”行动,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举措。该团组建以来,组织专家调研25批100人次,安排企业赴高校院所交流6批23人次,收集需求28项,推动福多邦技术攻关等4个科技项目、年产30吨含氟精细化学品等6个产业项目、雅鑫电子技术中心等4个平台落地,并成立全省首家产业发展基金。
建宁县作为全国最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曾面临技术培训需求大、科研能力不足的瓶颈,“一团带一链”机制解了燃眉之急。9月28日,以谢华安院士、钱前院士为领衔的三明市现代种业产业链特聘专家团在建宁组建。“有了院士专家指导,我们敢用先进智能设备,还能学育种新技术,产量质量都上去了!”建宁县溪口镇水稻制种大户的话,道出了专家团队与特色产业结合的实效。
如今,在生物医药实验室、新型碳材料生产线、钢铁装备数字工厂里,一支支由院士领衔、产业专家组成的特聘团正加速集结,更完善的“一团带一链”发展新格局在三明逐步形成。
沙溪水依旧流淌,水面倒映的不仅是青山,还有飞地实验室的灯火、智库平台的数据、院士团队的身影。“政策—平台—人才—产业”的“链式反应”,正奏响山区产才融合的新乐章。(陈睿)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