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在八闽大地打造雪域雏鹰“梦工厂”——聆听三明列东中学西藏班30年的爱心传唱》的报道。
周一到周五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福建三明麒麟山上,半山腰便会响起清澈而有力的歌声:“麒麟山连着喜马拉雅山啰,沙溪水啊挽着雅鲁藏布江啰……”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首意象辽阔的歌曲,竟是一首山区中学的校歌。而歌中所唱的“西藏班”,已走过30个春秋。
时间回到1995年,45名西藏日喀则学生捧着洁白的哈达,跨越4000多公里,第一次走进三明这座陌生城市。这里没有雪山草原,不见成群的牛羊,只有绵延的山林和陌生的口音。
从三明列东中学西藏班创办之初,语文老师林青便在此任教,她依然清晰记得孩子们初来时的模样:有的因为醉氧整天昏昏欲睡,有的因性格内向而默默不语,有的吃不惯当地的饭菜……但是不论多困难,他们身上总有一股令人动容的韧劲。
“曾有孩子偷偷跑到宿舍天台睡觉,因为后半夜的寒气能把他冻醒,这样就能在天亮前起床读书。”林青回忆。
这些孩子背负着家庭的期许与对未来的憧憬,把这个班视为改变命运的“梦工厂”。他们努力学习,却也难掩与日俱增的思乡之情。“那时我家信号很差,父母得爬上山头才能给我打电话,声音时有时无,每次打,我每次哭。”2006级学生洛松卓玛说。
为了照顾好这群十二三岁的孩子,老师们“先当父母,后当老师”。一串数字“36524”,藏着老师们30年来一以贯之的爱。“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全程监护,无怨无悔。”列东中学原校长俞建平在自述文章中这样写道。
老师肖艳芳从19岁起就担任列东中学西藏部预科班班主任。为了更好照顾学生,她搬进学校宿舍,一周难得回家一次。许多老师数次护送孩子们返乡,一边吸着氧气,一边坚持家访。担任西藏部主任10年的陈建椿,10年没在家吃过一次年夜饭,10年没能在暑假回福州老家看望老母亲。2006年,母亲生重病,他赶回福州,老人病情稍有好转、神志清醒时,却反而催促他:“西藏班的工作更重要,你快回去!”
更可贵的是,这份爱,并未止步于校园的围墙。它悄然漫溢,感染了整个三明,许许多多普通家庭都向这些孩子张开了怀抱。
洛松卓玛在结对家庭遇到了她的“三明爸爸”张煊华和“三明妈妈”卢永霞。每个周末,他们都会接她回家,做她爱吃的菜,关心她的学业。上大学时,因洛松卓玛家境困难,夫妇俩主动联系爱心企业,每月资助她2000元,直到她顺利完成学业。如今,洛松卓玛已成为中储粮拉萨直属库的职工,拥有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待我如亲生女儿,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洛松卓玛的语气里没有一丝犹豫。
在岁月的暖流中,孩子们茁壮成长,而付出爱的人们,也收获着最真挚的回响。在列东中学西藏部主任王琼的抽屉里,珍藏着一个“百宝盒”,里面满是孩子们写的卡片和纸条。“王妈妈,您辛苦了,谢谢你的照顾。”“王老师,我常常顶撞你,你却一次次地原谅我,我知道你是想让我成长的。”这些稚嫩的字迹,是王琼心中最珍贵的礼物。
2024年7月,王琼不远千里奔赴西藏,见到了正在休产假的洛松卓玛。两人相见,紧紧相拥。王琼还带去了卢永霞妈妈特意准备的麦芽糖——那是洛松卓玛学生时代最念念不忘的甜味。
这份跨越4000公里的情谊,不仅温暖了洛松卓玛,也在更多西藏孩子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海拔近5000米的西藏墨竹工卡县芒热村,初三学生赤列卓嘎回家过暑假。“等我完成学业,要回到家乡,把草原建设得更美好。”赤列卓嘎跟父亲普布次仁说。
在这片辽阔的高原草甸上,无数个像她这样的孩子,怀揣着一个朴素的心愿:“离开家乡,是为了更好地回去。”
在墨竹工卡县中学,格桑拉姆老师时常带着学生朗读古诗。这位列东中学2002级学生,受老师影响立志回乡从教。她说:“我的命运是西藏班改变的,我也要用教育帮助更多孩子。”
2007级学生措姆,则选择了一条创业报乡之路。从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她回乡种植灵芝,带动266户农牧民共同致富。
扎西江村,如今是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从列东中学到大学,他离乡求学十余载,最终毅然回乡,带领乡亲们发展旅游、开办民宿和餐饮。“我更加坚定,要建设好祖国的边疆,让更多乡亲过上好日子。”他说。
…………
30年来,列东中学西藏班已先后招收西藏小学毕业生2194人,其中超过65%来自农牧民家庭。创办至今,共1917人毕业,近1100名学生选择回到西藏工作,成为教师、公务员、企业家、乡村振兴带头人……正如多年前在麒麟山公园种下的137株“团结树”,如今已郁郁葱葱、亭亭如盖,而当年亲手种下树苗的西藏孩子们,也早已长大成材,扎根西藏,枝繁叶茂。
“祝友谊像这棵树一样万古长青。”1997年,学生文欢卓玛在植树时这样许愿。如今,她已成为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重访当年种树的地方,她深情地说:“三明列东中学,是我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在列东中学,来自西藏的学生从来不是‘客人’,而是这个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主人。把西藏班写进校歌,我们唱的不只是山河相连,更是家人般的情感。”列东中学党总支书记池启长说。
2025年夏天,又一批“雏鹰”从拉萨火车站出发,前往三明列东中学。“麒麟山啊,放飞金色的希望啰……列东中学,雏鹰起飞的地方。”在这座充满温度的校园中,关于团结、爱与希望的故事,仍在迎着晨风继续传唱。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