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以来,福建省委统战部按照福建省委关于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的部署要求,坚持特色化、项目化、清单化落实,细化为3个方面28项具体内容,推动统战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为此,央广网福建频道特别策划《同心·新程》系列报道,派出骨干记者以全媒体的形式聚焦福建统一战线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展现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在行进八闽中,记录福建统一战线在强化理论武装中凝聚共识、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中担当作为、在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中砥砺奋进的进程和成效,展现争优争先争效奋进新征程、同心同向同力建设新福建的时代风貌。

央广网宁德10月14日消息 在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市,曾因缺乏天然气管网输送,长期依赖槽罐车运输液化天然气(LNG),导致天然气价格高企,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2022年,宁德市天然气均价高达5.66元/方,远高于同期已接入省天然气管网的福州、厦门等地。高昂的气价不仅加重了市民的生活负担,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023年,民盟福建省委会以“一党派对应一突出问题”专项民主监督为抓手,推动这一困局实现历史性突破。2024年,这条能源“巨龙”终于苏醒。这场跨越十余年的能源困局破解,不仅彰显了福建统一战线不断增强争优、争先、争效的高度自觉,更成为民主党派以专项民主监督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的生动注脚。

宁德市迈入管输天然气时代(央广网发 宁德市发改委供图)

困局溯源,管网沉睡十余年

宁德市并非没有天然气管网。福建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长乐至福鼎段)作为连接山海的“能源大动脉”,早在2011年12月便已开工建设,原计划于2014年投入使用。然而,受施工难度大、管道线路长等多重因素影响,管网建设迟迟未能完成。2020年,项目因产权变更划归国家管网集团管理,至2021年底管道本体工程建设才基本完成。但在投产前的安全检查中,又发现了118处管道占压问题,待问题清理完毕后,试运行检查时又发现管道因长期未通气导致变形、金属损失缺陷等问题,整改成本高、技术复杂,工程再次陷入停滞。

随着宁德时代、青拓集团等企业快速发展及城市人口增长,宁德全市年用气量不断增长。天然气价成了扼住产业咽喉的枷锁,让这座正在崛起的工业城市步履维艰。“领导留言板”上,群众的质疑和不满声此起彼伏:“为什么通不了?症结到底在哪?”

民主监督发力,调研破局在行动

2023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工作检查,宁德地区的用气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在听取企业代表反映的海西天然气管网工程长期未投用问题后,当即要求宁德市发改委全面梳理情况,并批示民盟福建省委会组织专家进行调研,誓要破解这一困扰宁德多年的用气难题。

2023年8月8日,民盟福建省委会调研组抵达宁德。调研组首先与宁德市发改委、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燃气公司及新能源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详细梳理了管网未投用的历史成因、技术瓶颈及责任分歧。随后,调研组深入青拓集团等用气大户的生产一线,实地了解企业生产和用气情况。

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调研组形成了详实的工作报告和社情民意信息,提出了包括“督促加快启动工程建设”“对需改管地方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抽调人员专项对接”“增强用气大户议价能力”“提前做好征地、赔偿等准备工作”等五条具体建议。这些建议直击要害,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当地推动管网整改工作(央广网发 杨哲源 摄)

“我们的推进工作一定是要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的。”民盟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刘丹艳向记者介绍道,针对居民和企业的诉求,调研组组织盟内专家与宁德市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新的气价方案。为了能够高效对接,调研组建议宁德市政府抽调专人对接国家管网集团,确保需求实时反馈、进度实时跟进;同时督促管网沿线的福州、宁德提前做好二次整改涉及的征地、赔偿、用地等工作,待方案得到批复后立即启动。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11月,国家管网集团正式批复了投产问题整改方案及预算,为管网通气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气贯山海,管网通气福泽闽东

2024年9月12日,随着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顺利完成承压调试,正式通气投产,宁德市终于跨入了管输天然气时代。这条沉睡了十余年的能源“巨龙”终于被唤醒,为闽东大地带来了稳定而廉价的天然气资源。数据显示,通气后宁德市居民第一档用气价格由每立方米4.3元下调至3.85元,非居民用气价格由每立方米4.6元下调至4.28元,为居民和企业节省了大量用气成本。

管网通气不仅降低了用气成本,更提振了宁德市的经济发展信心。宁德时代、青拓集团等产业巨头因此卸下了能源负担,得以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和生产。同时,稳定的管输气源也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企业投资扩产的信心。据统计,通气后的四个月内,管线通气为居民和企业节省了用气成本超过2.5亿元,为宁德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国家管网员工作分输投产前检查(央广网发 曾君 摄)

刘丹艳表示,在助力推动新福建建设中,民盟福建省委会从三个方面入手深化“一党派对应一突出”专项民主监督。首先是精准选题。从2022年起,民盟福建省委会每个专项民主监督都聚焦一个“突出问题”,不贪多求全,确保民主监督与福建省委中心工作同频。其次是强化支撑。计划延续“盟内专家+政研骨干+地方盟组织”的团队架构,充分发挥民盟在文化、教育和科技领域的主界别优势,提升监督专业性。第三是狠抓实效。结合“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将“调研—建议—推进—反馈”的闭环流程与自身建设结合,跟踪建议落地情况,避免“一报了之”“议而不决”。

宁德天然气管网的顺利通气,便是民盟福建省委会上述举措成效的生动例证。这不仅是能源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民盟福建省委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深入调研、精准建言和多方协调,推动了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那些沾满泥土的调研脚印、沙哑的协调嗓音,最终都化作了照亮民生的温暖火光,见证了民盟人“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初心与担当。

如今,宁德市的千家万户终于用上了平稳低价的天然气,灶台上的蓝火点燃了稳稳的幸福,生产线上的机器轰鸣奏出了激昂的乐章。这条沉睡十余年的能源“巨龙”的苏醒,不仅为闽东大地带来了福气,更为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推动问题解决提供了宝贵经验。

监制:伏成镭

策划:陈洪亮

记者:罗晓英 张子剑 龚雯

鸣谢单位: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

编辑:龚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