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泉州9月19日消息(记者张子剑)民营经济贡献税收、GDP均超九成,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上市企业达50家……作为“晋江经验”发源地,初秋的晋江,每一分钟、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创新、实干、争先的热潮。近年来,晋江市公安局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以“护企”为基、以“助企”为要,既用严格执法筑牢安全防线,更以创新服务延伸发展触角,走出一条从“安全守护”到“动能激发”的护航民营经济新路径。
民营经济“守护者”
“多亏民警快速破案,我们的品牌才没受到大影响!”提及今年8月,晋江市公安局侦破的销售假冒某品牌产品案件,品牌方负责人仍深有感触。该案嫌疑人自2024年底在网上销售假冒品牌产品,涉案金额约25万元,晋江市公安局精准布控、果断出击,及时斩断这一网络售假链条。
4月15日,晋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联合检察官走进辖区重点企业,解答法律问题,提示经营风险(央广网发 张金坛 摄)
这份护企实效,源于晋江市公安局将服务民营经济深度融入工作全局,进行系统部署。晋江市公安局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从制度层面明确护企方向;扩充经侦大队警力,针对性组建金融、涉税、商贸等5支专业战队,让打击涉企犯罪有了“专业尖兵”;常态化开展“论剑”比武练兵,以实战化训练提升民警办案能力。
今年以来,晋江市公安局累计破获经济犯罪案件134起,为企业挽损5000余万元。
企业发展“服务员”
“以前办理员工居住证、企业备案要跑多个窗口,现在有了园区警务服务中心‘一窗通办’,省时又省心!”4月15日,晋江市五里工业园某服装企业行政人员李女士,在晋江市公安局五里工业园区警务服务中心顺利办下15名新员工的居住证登记和企业安防备案业务,对公安政务服务的方便连连称赞。
晋江市公安局“阵地前移、服务下沉”,在全市14个工业(产业)园区设立经侦驻点警务室,创新推行“民警吹哨,部门坐堂”机制。在五里工业园区警务服务中心,面对辖区1000余家企业、6.3万外来人口的服务需求,晋江市公安局线下破解企业难题,线上同步提供“指尖服务”,让数据多轮运转、企业少跑远路。
7月8日,灵源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企业车间一线,走访企业相关负责人,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堵塞安全漏洞(央广网发 张金坛 摄)
针对企业内部填补管理漏洞与风险防范需求,晋江市公安局制作发放民营企业内部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片、民营企业涉经济犯罪预防指引,为企业提供了全面、实用的“犯罪防范宝典”;加大新型经济犯罪研判预警,常态开展涉企犯罪、网络安全“两项体检”,有效预防企业内部犯罪。
优化机制“赋能者”
8月3日,晋江市安商护企警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集接报案、涉企执法服务、警务协作于一体,为晋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据介绍,该中心具备功能集成化、协同联动化与服务智能化三大核心特点:通过整合接报案、涉企执法服务、警务协作功能,提供科学高效的服务指引;打破层级、区域、警种壁垒,建立顺畅的协作机制并配套针对性服务手册;创新推出“AI警察”,设计专属安商护企应用场景、业务机制及专题知识库,实现服务的智能精准。
8月3日,晋江市安商护企警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央广网发 张金坛 摄)
晋江市公安局推动成立晋江市民营企业诚正守护协会,首批会员包括85家知名企业、14家行业协会、1家律师事务所、1家会计师事务所。协会通过开展送法入企、自律倡导、引领示范等活动,持续推动企业诚信廉洁建设,聚力形成防范企业内部职务犯罪的强大合力。
晋江市公安局还把“普法预防”作为“助企”重要抓手,精心策划“4.26”知识产权日、“5.15”经侦宣传日等活动,通过剖析职务侵占、合同诈骗等典型案例,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升风险意识。今年以来,晋江市公安局线上线下开展“送法入企”3000余次,举办法制讲座400余场,覆盖企业员工超10万人次。不少企业称赞道:“民警的‘普法课’,更能帮我们‘防患于未然’。”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