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9月2日消息(记者龚雯)9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福建省“十四五”期间福建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福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传芳在答央广网记者问时介绍,“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2024年起,福建传承创新第一轮园区标准化建设经验做法,打造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的高质量空间载体。”

央广网记者提问(央广网发 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供图)

央广网记者:

从2020年起,福建省工信厅牵头组织推进了两轮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致力于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优质产业空间载体。请问“十四五”以来福建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福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传芳(央广网发 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供图)

福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传芳: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2020年以省政府1号文件确定在全省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制定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园区建设指南,遴选26个园区开展试点,推动10个省直部门挂钩试点园区,牵头实施龙头品牌、规划提升、集约发展等十大专项行动,探索形成“三降低三提高”初步成效,即:降低项目落地周期、降低企业建设成本、降低企业环保和安全风险,提高土地和厂房使用率、提高产业链集聚度、提高园区配套水平。2024年起,传承创新第一轮园区标准化建设经验做法,在63个园区深化新一轮标准化建设,实施规划引领、机制创新、产业集聚、要素集约、承载力提升等五大行动,打造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的高质量空间载体。

主要成效体现在:

一是经济规模持续壮大。经过两轮接力推进建设,福建省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园区从2020年的2个增长到7个。2024年,63个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9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用电量达到7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增速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园区达到12个,比2023年增加3个。

二是产业生态不断优化。结合支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引导优质企业入园进区,打造专业化、集聚化园区,推动“上下楼变上下游,产业园成产业链”。2024年,63个园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8962家、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40.4%,比上年增加888家;集聚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242家、省级龙头企业429家、工业战略性新兴企业1957家,分别占全省总数62.7%、45.8%、47.4%。

三是空间载体提质升级。坚持以项目定载体、以需求定规模,建设契合企业需求的定制化厂房,近3年新建成产业载体超2300万平方米,招引入驻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超2500家,投用率达85%。2020年以来,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达千亿元,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加速转型,产城人融合、产城人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四是要素资源更加集约。推广园区标准化建设高新集聚、产城融合、新旧融合、全域整合、龙头带动、工业梯田、出村入园、中试孵化等八种模式,采取“三边地”协议出让、司法重整盘活、不同所有权土地置换、先租后让、强制弹性年期出让、“标准地”出让等六种方式促进土地高效利用,指导福、厦、漳、泉4个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创新政策举措55项,近3年推动超5.6万亩低效用地改造。确立“折叠空间+垂直产业”新思维,向“天”要地,打造“垂直工厂”,新改扩建标准厂房项目容积率最高达3.7,产业项目容积率普遍高于工业用地控制指标20%以上。

五是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通过向低效要空间,向存量要增量,“寸土”正在生“寸金”,32个园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超80%。泉州市入园企业亩均税收从5.5万元提升到20万元,泉州现代体育产品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闽侯青口汽车工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超716亿元,同比增长36.1%,入选2024年中国省级开发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位列第20。

编辑:罗晓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