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闽水汤汤,警徽熠熠。在这片被苍翠山峦环抱的红色土地上,三明公安以藏蓝为线,绣就平安的纹样。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更多的是细水长流的守护。央广网福建频道、三明市公安局联合推出《警绣山河 如画三明》特别报道,以文字为梭,穿行于警民同心的经纬之间,记录那些沾露水、含温情的瞬间,从藏蓝深处里望见春风,感悟三明公安如何以细密如绣的平凡故事连缀成守护山河的壮阔画卷,彰显以忠诚铸警魂、以实干践初心的担当本色和新时代风采。
央广网三明4月27日消息 在风景如画的三明市泰宁县,绿水青山间不仅流淌着自然的灵韵,更涌动着一股守护平安的力量。泰宁县公安局通过实施“135”生态旅游警务工作机制,深化“1+N”警务联动,为全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旅产业发展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泰宁县位于闽赣交界处,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一条鲤鱼”和“一杯米酒”的感人故事,为泰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自2021年以来,泰宁县公安局创新实施“135”生态旅游警务工作机制,将全县9个派出所划分为3个警区,推动“警区+景区”深度融合,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泰宁县公安局联合消防、公益救援等部门和组织在大金湖水域开展巡逻、救援演练(央广网发 泰宁县公安局供图)
“以前遇到什么急事难事,得四处找警察,现在警务室就在景区里,感觉特别安心。”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在九龙潭景区警务室前感慨地说。据悉,泰宁县公安局在九龙潭等重点旅游景区共设立了8个警务室和11个执勤点,警务触角延伸至景区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游客身边的“移动派出所”。
除了警务室和执勤点的设立,泰宁县公安局还深化“1+N”警务联动,主动联合当地文旅、市场监管、林业、应急、交通等多部门,建立了紧密的联动机制。在大金湖景区,民警与景区管理人员、志愿者们组成了“红袖标”志愿服务队和“警景”联动巡逻队,他们穿梭在人群中,为游客提供咨询、救助等服务,及时调解纠纷矛盾。
民警联合工作人员在九龙潭景区开展巡逻(央广网发 泰宁县公安局供图)
“我们坚持‘人防、物防、技防、机防’一体建设,全面升级智慧赋能,让景区更安全、游客更安心。”泰宁县公安局上青派出所所长廖善林介绍道。泰宁县公安局实现了对景区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在九龙潭景区,新增的警用平衡车穿梭在狭窄的栈道间,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为景区的安全保驾护航。
在“135”生态旅游警务工作机制中,“三个运行”是核心环节。泰宁县公安局通过运行“警长+河长”“警长+林长”“警长+景长”等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了生态的保护力度和景区的安全水平。
民警向景区工作人员宣讲安全知识(央广网发 泰宁县公安局供图)
此外,泰宁县公安局还创新实施了“五心”工程,包括隐患清零“放心”工程、景区防控“安心”工程、交通管理“顺心”工程、景区服务“暖心”工程和警务保障“专心”工程。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泰宁县公安局多维度发力构建景区安全与服务保障体系:在隐患清零工作中,通过日巡查、周排查、月检查等常态化机制对景区安全隐患开展地毯式整治,并联合景区管理者与志愿者开展安全宣教提升游客防护意识;在景区防控领域,依托智能安防等体系织密景区安全防护网;在交通管理环节,以“六项举措”为抓手贯穿动态巡查、隐患治理、违法整治、安全宣教全链条,民警们用脚步丈量平安;在景区服务方面,将“放管服”改革深度融入警务实践,创新推出证件速办、纠纷快处等便民举措,以“暖心警务”赢得游客口碑;在警务保障层面,构建森林警察大队牵头、多警种联动的生态文旅护航模式,通过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双轮驱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警务动能。
如今,在泰宁县公安局的全力护航下,泰宁正逐步形成以生态美促文旅兴的绿色发展途径。
监制:伏成镭
策划:陈洪亮 陈奋
记者:罗晓英 张子剑
联络:陈今海 孙强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