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闽水汤汤,警徽熠熠。在这片被苍翠山峦环抱的红色土地上,三明公安以藏蓝为线,绣就平安的纹样。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更多的是细水长流的守护。央广网福建频道、三明市公安局联合推出《警绣山河 如画三明》特别报道,以文字为梭,穿行于警民同心的经纬之间,记录那些沾露水、含温情的瞬间,从藏蓝深处里望见春风,感悟三明公安如何以细密如绣的平凡故事连缀成守护山河的壮阔画卷,彰显以忠诚铸警魂、以实干践初心的担当本色和新时代风采。

央广网三明4月24日消息 在农村地区,交通与治安管理的优化一直是保障居民安全、促进地区发展的关键。近日,记者走进三明市将乐县,深入了解当地“交所合一”交通治理模式。三明市将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民警向记者详细介绍说,“交所合一”模式自2012年起推行,旨在破解将乐县农村地区派出所交通执法业务生疏、警力短缺难题,创新性地将交警、巡特警与派出所警力整合,实现民警“一警多能”。

民警深入乡镇开展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央广网发 三明市将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供图)

“现在我们执法更安全了,也更规范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警力不足的问题。”谈及这一模式带来的改变,将乐县公安局南口派出所民警李强深有感触。辖区各乡镇分布零散,距离县城较远,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难以实现有效辐射管控。以往,农村派出所民警面对道路交通执法常常力不从心,“交所合一”后,当地道安办与乡镇治安办紧密联动,公路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聚焦农村交通隐患排查整治,大力完善道路设施。

“交所合一”机制充分发挥派出所民警“人熟、地熟” 的独特优势,在道路交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成效斐然。民辅警深入辖区,重点针对“穿村过镇”路段、临水临崖、长下坡以及易受恶劣天气影响的区域展开细致排查。2024年,在路面联合巡查过程中,民警发现白莲铜铃路段受恶劣天气影响较为显著,经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后,该路段被列为省级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项目。

民警走进田间地头向群众宣讲安全知识(央广网发 三明市将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供图)

得益于“交所合一”,辖区路段隐患排查效率大幅提升,隐患排除速度加快。截至目前,当地已排查出55处道路交通隐患,其中46处已完成整治。现场民警感慨道:“成立农村中队,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派出所民警或许难以识别一些道路隐患,但我们交警一眼就能精准定位并整改。”

交警大队清除乡村道路隐患(央广网发 三明市将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供图)

此外,为提升民警综合业务能力,“交所合一”还为农村派出所民警量身打造“理论知识+实践引领”培训方案,助力他们考取《交通警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资格证书》,规范交通安全执法流程,交通事故发案率随之显著降低。

警力不足问题也在“交所合一”模式下得到有效缓解。每逢上下学时段,当地派出所民警与交警携手并肩,化身“护学岗”,在疏导交通的同时,兼职交通安全宣传员,向学生和家长普及交通知识,双警联动,保障校园周边交通井然有序。

民警向群众宣讲安全知识(央广网发 三明市将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供图)

在宣传层面,将乐县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格局,独具特色的“七进”宣传深入城乡各个角落。以进校园为例,开学第一课开启法治与交通安全启蒙,此后每周持续跟进宣传;进社区、进家庭,则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将交通安全知识送上门;借助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每周准时推送交通预警信息。在农村,联合治安办推进“万警进万村”工程,民警一对一挂钩乡村,精准指导交通业务;进机关、进企业,定期开展酒驾等专题交通安全宣传,为职工敲响安全警钟。

将乐公安凭借“交所合一”模式,实现变末端治理向前端隐患预防的华丽转身,持续深化这一勤务模式,切实筑牢乡村交通安全屏障,彰显出“一警多能”的磅礴力量,为乡村的平安稳定与百姓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监制:伏成镭

策划:陈洪亮 陈奋

记者:罗晓英 张子剑

联络:陈今海 孙强

编辑:龚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