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阿勒泰”生态园区成为市民休闲打卡景区
从昔日渣土裸露的矿山“伤疤”,到如今草木葱茏的生态园区;从单一的工业县城,到“山海城”融合的文旅胜地……近年来,惠安县创新重构全域旅游版图,以多元业态、沉浸场景与温暖烟火,在山海之间铺展一幅全域旅游的崭新画卷,通过对生态之美、文化之韵、产业之兴进行深度融合,绘就未来文旅发展的新图景。
矿坑新生:
从生态伤疤到文旅地标
在惠安县黄塘镇接待村,曾经沟壑纵横、尘土飞扬的废弃矿山,如今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泉州“阿勒泰”生态园区。这片承载着闽南石材产业记忆的土地,经过生态修复与创意改造,草木覆盖率已超90%,裸露的岩壁化作天然幕布,荒芜的矿坑变身休闲乐园,完成了从“历史欠账”到“资源红利”的华丽转身。
就在不久前,“月照石壁 惠安共此时”草地生活周活动在接待村举办,亚洲最大3D崖壁光影秀点亮超1万平方米的亘古石壁,科技与艺术让沉默的山石焕发新生。活动现场,乌兰托娅等歌手的献唱与草地篝火音乐会相映成趣,创意市集上的惠安美食、非遗糖画、惠女服饰体验等项目,让游客在自然氛围中沉浸式感受闽南文化魅力。10余种互动配套项目涵盖脱口秀、主题旅拍、亲子DIY等多元业态,让这座“家门口的阿勒泰”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热地,从而印证惠安“修复+文旅”融合模式的成功。
据了解,作为国家级新型城镇化潜力地区试点,惠安通过多方共建、多元转化、惠民共享的修复路径,将矿山修复与农文旅商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民生福祉,更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形成“矿山修复—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为全国废弃矿坑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惠安样本”。
全域布局:
山海联动织就旅游网络
惠安文旅发展的愿景,远不止于矿坑的改造。这座坐拥50公里“山线”与100公里“海线”的滨海县城,正逐一将散落的文旅珍珠串联成链。
从崇武古城的滨海雄风到小岞生活艺术岛的文艺气息,从惠女风情园的民俗韵味到科山公园的城市绿肺,当前,惠安多元化的旅游节点慢慢成为全域旅游的支撑。
在“文旅+”的融合创新理念指引下,惠安县不断丰富旅游供给。餐饮上,市场化推广“惠女家宴”,打造“一县一桌菜”特色IP;住宿上,推动高端酒店落地,培育星级民宿集群;产品上,策划非遗研学、滨海风情、休闲康养等主题线路,让游客既能体验“踏浪听风”的滨海乐趣,也能感受“探山寻古”的人文底蕴。
此外,惠安县还创新文旅业态与场景,除了本次亚洲最大3D崖壁光影秀活动外,还推出沉浸式实景剧本游、主题音乐周等,将静态资源转化为动态体验,并大力发展夜经济等。(融媒体记者 张文璟 通讯员 张泽毅 文/图)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