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尤溪县溪尾乡大宁村黑木耳种植基地,村民忙着将菌棒下地。
金秋时节,正是黑木耳菌棒下地的关键时期。在尤溪县,7000多万棒黑木耳菌棒正陆续下地,各种植基地的连片田垄间,农户肩挑手提,忙着将一袋袋菌棒整齐码放,一派繁忙景象。
在溪尾乡大宁村黑木耳种植基地,现场负责人陈而辉正与村民们一起忙着摆放黑木耳菌棒。“我来自洋中镇后楼村,溪尾乡空气好,适合黑木耳生长,人工也比较充足,我在这种植黑木耳4年了。10月8日启动菌棒下地,每天用工达四五十人,预计菌棒全部下地需要半个月时间。”陈而辉说。
据了解,黑木耳每年可采收4至5茬,采收期为每年11月至翌年4月。黑木耳鲜品每公斤售价约10元,干品每公斤售价为50至60元之间。因市场行情较为稳定,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得到调动。“因为我们的木耳品质好,浙江一带的收购商都直接上门来收,销路稳定。去年,干品每公斤售价约52元。预计今年效益会好些,我正计划种植40万棒黑木耳。”陈而辉说。
与此同时,在洋中镇龙洋村的黑木耳种植基地,菌棒摆放整齐,种植户朱卫民正与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翻动菌棒,以保证菌棒生长温湿度。“去年,我种了8万棒黑木耳,每棒收益约2元钱。今年天气好,我准备增加菌棒数量。”朱卫民说。
近年来,尤溪县立足资源优势,把黑木耳作为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持续推进“稻菌轮作”模式,形成了“水稻+木耳”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县农业部门对种植、加工、保鲜、运输等实行全流程标准化质量控制,带动农户规范生产,从而保证木耳品质。同时,依托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市农科院等科研力量,开展黑木耳养菌阶段菌棒翻堆、菌棒翻转晒筒、废菌渣回田等试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尤溪记者站 肖丹 通讯员 陈道波 黄功兴 文/图)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