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福清市的青山绿水间,一场以“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核心的库区振兴实践正结出累累硕果。这座以水为脉的县级市,通过精准施策与创新驱动,将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在东张镇、渔溪镇、镜洋镇等地勾勒出产业兴、乡村美、移民富的生动图景。

走进福清市西北部山区的国家级生态乡镇——东张镇,这里素有“闽中望镇”的美称,而移民后扶资金已化作撬动文旅融合的“金钥匙”,在库区振兴的浪潮中焕发出别样光彩。当地通过“集约化投资”模式,白豸公园、移民公园、省级后扶示范区项目等一批精品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不仅催生了香山半岛露营地、三星精品民宿等新兴业态,更构建了“文旅+就业”的富民模式,以餐饮服务、旅游导览、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方式齐头并进,让周边村民的幸福指数再上新台阶。

作为福清市重点库区移民村之一,渔溪镇建新村的蜕变始于一颗龙眼。依托“国家地理标志”金字招牌,当地通过水利部专项资金打造全生态龙眼产业园,将传统农业升级为“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联营模式。电商直播基地里,移民主播们对着镜头热情推介,娓娓道来渔溪龙眼背后的动人故事;宝丸露营地上,游客们围炉煮茶的欢笑声与不远处龙眼树的沙沙声交织成曲。这个曾以种植业为主的村落,如今已搭建起“生态+就业”的立体增收网络,“省级小康库区示范村”“福州四星级乡村”等荣誉接踵而至。

今年以来,镜洋镇乘着“润泽库区 造福移民”工程的东风,将库区资金化作重塑乡村肌理的“魔法棒”;闲置老水塘变身亲水平台,原生态林地升级为儿童乐园。不仅如此,该镇着力打造“山水镜洋”项目,实现自然景观与移民安置区完美融合。在这里,从资源整合到产业升级,每个角落都成为村庄产业发展的载体,助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高质量发展。“以前做梦都想不到,家门口也能有孩子玩耍的乐园,还能让我们在老家找到工作。”村民张大姐的话语中难掩激动之情。

从“靶向发力”到全域联动,福清市库区村产业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这二十年间的积极探索证明:当政策温度转化为发展热度,绿水青山便能真正成为移民群众的“幸福不动产”。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滴库区水都滋养着共富梦想,每一份移民情都凝聚成振兴力量。”福清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道。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福清正以“生态优先、产旅融合”为笔,继续书写多元融合的库区振兴新篇章。(叶威)

编辑:罗晓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