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罗源鲍鱼迎来丰收。“要想品尝到肉质饱满、味道鲜美的鲍鱼,现在正是好时节。”福州市罗源县碧里乡牛澳村鲍鱼养殖户郑序溢刚出海收完鲍鱼回来。

他动作麻利地将一筐筐鲍鱼从渔船搬上码头的传送带,看着自家养殖的鲍鱼排队“坐上电梯”,被送进生鲜运输车,脸上乐开了花。

得益于罗源湾丰富的营养物质,碧里鲍鱼品质好、发育快、养殖周期短,一般鲍鱼生长周期为24个月,而碧里鲍鱼平均养殖周期仅为18个月。碧里鲍鱼收获期早,食客可提前尝鲜,虽然收购价不及春节期间,但销路不用愁。

“我养了8年鲍鱼,虽然去年台风对产量有所影响,但利润还是挺可观的。”郑序溢掰着指头,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养殖了近5000笼鲍鱼,收购价每斤31元,除去工人的工资,还能赚不少。

为了保持鲍鱼的新鲜度,抢收工作必须争分夺秒。郑序溢雇了近30名村民,加快装卸鲍鱼。传送带直接架在码头上,大大提升装卸效率。“传送带上一天有近2万筐鲍鱼经过,总重量超过100吨。”郑序溢说,高峰期,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就有300元。

据统计,罗源碧里乡海域养殖鲍鱼面积超过600公顷,全乡有460多户养殖户,养殖品种主要为皱纹盘鲍和绿杂鲍,鲍鱼年产量约1.12万吨,年产值约6.7亿元。

近年来,罗源县为了做大做强鲍鱼产业,不仅完善鲍鱼运输硬件,还给渔排连上“天网”,帮鲍鱼打通“路网”。

早在2022年,牛澳村内便建成了5G基站,渔排和养殖海域安上了摄像头。养殖户不必日夜上渔排巡视,只要坐在家里,点开手机,就可随时查看养殖区域的清晰画面。2023年,罗源县畅通进村道路,完成了碧里乡碧牛线Y022国道228至牛澳段道路改建工程,大大缩短海产运输时间。

“如今,碧里鲍鱼的运输硬件已基本完善,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进行鲍鱼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与数字电商平台经营。”罗源县碧里乡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碧里乡计划依托罗源县鲍鱼协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将碧里“吉鲍”品牌推广“出圈”,让鲍鱼产业成为推动罗源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记者 陈欢欢 通讯员 高坤颖 刘其燚)

编辑:罗晓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