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阵地建设 夯实基层执政根基
——河北省馆陶县路桥乡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024年以来,河北省馆陶县路桥乡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为重要抓手,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为村民办事服务中心、党员活动阵地、政策宣传窗口、学习培训课堂、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服务群众能力水平,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阵地建设,夯实党建基础
村级活动场所提升改造以来,为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环境卫生差、功能设置不合理、制度牌匾不规范等问题,结合河北省委组织部、河北省民政厅《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路桥乡党委指导各村按照“规范、节约、实用、功能完善”的原则,因村制宜抓好村“两室”建设。丝窝寨村70多名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印发的党纪党规学习要求,自发组织、捐款筹建了高标准智慧党建党员学习活动室。
党员活动室总面积180平方米,设党建工作制度区、党建读物阅览区、党建心理咨询区、党员会议和培训区等,集“听、看、展、学、读、会议”等功能于一体。党员活动室的建成,为开展党建活动,激活党员“红色细胞”,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阵地保障,增强了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清阳城村两室以推进养老服务为重点,开设“幸福食堂”为独居老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餐饮服务。同时深化移风易俗,发挥老年人德高望重的优势,参与调解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睦。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包括义诊、政策宣传、节庆活动等,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满意度。
路桥乡以青年路和健康步道沿线的南曹庄村、铁佛堡村、花园村、清阳城村、丝窝寨村等村为试点,打造党建示范区,使村级阵地的面貌焕然一新,充分发挥了村级活动场所的阵地堡垒作用,真正使村活动场所成为为群众办事的服务中心,助推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成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以基层党建文化建设为引领,从根本上提升基层党建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
二、党建引领谋发展,产业振兴走在前
路桥乡坚持乡定规划、村定计划,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纳入全乡经济发展布局,分级负责,一体实施。按照“一年树标杆、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多元增收有力路径,加大对闲置土地、宅基等资产的优化整合力度,发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作用,鼓励村集体流转和连片发展特色蔬菜种植,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打造优质黑小麦、良种、圣女果、林果、蔬菜等“五大产业中心”,逐步向“产业集群”的精深加工发展,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路桥乡发挥乡联合总社优势,打破了传统的行政村界限,成功实现全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布局“一盘棋”。实现了“集团作战”的联合体系,推动乡村、农户由散变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共同增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进一步实现集体资源资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效益最大化,确保年内村均收入突破10万元。联合总社的运营与“三变三化”模式深度融合。
一是各村清理核查“三资”,依法依规清“收”家底。清理出5425亩集体土地全部收回;整治出122处闲置坑塘,因地制宜,发展“坑塘经济”;依法收回、有偿租赁、合理置换95处空闲宅基地,实现闲置资源变资产;二是将乡村资产折股量化到全体村民,39个村级合作社是联合社的股东,联合社对旗下2家公司(馆陶县希鑫种植有限公司,馆陶县振利种植有限公司)控股,村民自愿按照每股10元的价格认购股份,积累原始股金40.3万元,实现农民资金变股金。三是鼓励村民以土地、种植技术入股。截至目前,全乡累计61人以农业技术员身份入股,200余户群众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参与集体运营,实现农民变股民。
勇立潮头敢为先,乘风破浪正当时!在新的起点上,路桥乡迈着铿锵的步伐,以党建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以强劲的总攻态势,在“因村制宜、集约高效、集体受益、农民增收”的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来源:央广视讯《2024年智慧党建优秀案例展播》)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