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北风“急救”北京污染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新闻纵横 > 正文

筑空中绿色通道 专访空军抗震救灾前指总指挥

2010-04-23 08:42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北京4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15分报道,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过程中,空军派出多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执行紧急运送救灾人员、物资和伤员转送等等任务,构筑起一条空中生命绿色通道,这次玉树抗震救灾对人民空军有哪些新的考验?中央台记者孙利专访人民空军玉树抗震救灾前进指挥部总指挥刘广彬。

中国士兵正在空军伊尔76重型运输机上搬下救灾帐篷,4月中旬以来他们连日在青海玉树机场进行抗震救灾工作。 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刘广彬: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以后,空军立即启动了应急指挥机制,空军许其亮司令员、邓昌友政委亲自组织指挥,从下达任务到飞机出动仅用了21分钟。

  记者:您如何评价执行这次任务的伊尔-76航空兵团?

  刘广彬:这次执行抗震救灾运输机部队是由我们国家唯一的一支具有战略投送能力的运输机部队。在这次执行任务中,他们表现的非常出色,因为咱们这个机场在起降过程中,特别高高原机场着陆滑跑距离长,对飞行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另外咱们这个机场建成以后是民航机场,咱们这支运输机部队第一次在高高原机场夜间起降,为我们物资的投送、伤员的运输起了很大的作用。

  记者:这次玉树的抗震救灾和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对我们人民空军的考验有哪些不同?

  刘广彬:在汶川地震的时候,那个地方空军可供起降的机场比较多,在玉树机场这个地方,地面的陆路交通很不发达,也没高速公路,机场的保障能力非常有限,玉树周围就这么一个机场,唯一的一个空中绿色通道,它的保障能力有限,还有一个是高原缺氧对人的身体影响还是很大的。

  记者:据了解,这次抗震救灾中,空军还有1500名空降兵做好了准备,其中还有100人做好了伞降准备,为什么后来没有使用?

  刘广彬:这次玉树地震灾情一是通讯没有中断,第二陆路交通没中断,第三咱们机场是畅通的,所以说,对灾情的情况比较明确,没有必要使用空降部队。   

  (以上内容由广播音频整理而成)

  相关新闻

  【网友祈福:玉树,不要害怕!】

 

  (中国之声、中国广播网联合推出新闻线索提供平台,您可将新闻线索发至邮箱:xwxs@cnr.cn,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侯莉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