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5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富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东黑冠长臂猿,是我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性极度濒危物种,全球只有140余只。在上世纪50年代,国际公认该物种已经灭绝,直至2006年,才在我国和越南边境被重新发现。2011年,中越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展联合调查、保护交流会和联合巡护执法,为东黑冠长臂猿打造宜居栖息地。10多年来,中越两国跨境携手合作,这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得到了有效修复。

 

东黑冠长臂猿的保护工作是如何开展的?被当地人称为山歌王子的它,叫声有多么特别?未来长臂猿栖息地保护还有哪些重点?

东?黑冠?长臂猿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任杨江介绍,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4种,东黑冠长臂猿是仅次于海南长臂猿的全球第二濒危类人猿。顾名思义,长臂猿的前肢比后肢要长,一生都在高大的乔木上活动,几乎不落地。

东黑冠长臂猿是长臂猿种的一个亚种,生活于红河以东,又因为雌性东黑冠长臂猿性成熟后,除前额到后脑勺一直延伸到背部中央的部分,全身毛发都由黑色变成了金黄色,像穿了件黑披风,因此得名“东黑冠”。

植物果实是东黑冠长臂猿最爱吃的食物,占所有食物里的62%,比如南酸枣和榕树的果实。植物嫩枝嫩叶也比较爱吃,占食物量的28%。此外,东黑冠长臂猿也会食用蜘蛛、蝉等小型动物,比例占7%~8%,相当于它们的“小零食”。

山歌王子,濒临“绝唱”

东黑冠长臂猿还是动物界的“山歌王子”,叫声非常婉转动听。杨江介绍,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的就是长臂猿的叫声。据考证,东黑冠长臂猿在古代的分布较广,但由于人类的不断扩张,东黑冠长臂猿的生存范围不断被挤压,加之人类的盗猎活动,导致东黑冠长臂猿几乎灭绝。

如今,全球范围内的东黑冠长臂猿仅分布于我国的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与之相邻的越南重庆长臂猿保护区。全球东黑冠长臂猿仅存约140只,比我国国宝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还要少上十几倍。

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东黑冠长臂猿相继在我国和越南宣布灭绝。在2002年和2006年,这一物种在越南高平省重庆县和中国广西靖西市的喀斯特森林中重新被发现,引起国内外专家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9年广西批复成立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在2013年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区以来,通过科研建设、宣传教育、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栖息地恢复、巡护执法和中越跨境联合保护等多项措施,国内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已从发现之初的3群19只,增长到目前的5群36只。

种群太少,人工繁育行不行?

杨江表示,动物没有国界之分,因此中越两国跨境保护交流合作非常重要。2011年至今,中越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制订《中越东黑冠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出版《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恢复技术手册》,开展联合调查、保护交流会和联合巡护执法,有力促进了东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恢复。

人工繁育是种群恢复的重要手段,但对东黑冠长臂猿目前还不适用。人工繁育需要抓住活体,一方面,东黑冠长臂猿对环境较为敏感,50米范围内有人就能察觉;另一方面,东黑冠长臂猿生活在高大的乔木上,也不适合利用麻醉枪来捕捉。“因此,还是先用传统的保护方法,提高种群数量后再与专家讨论采取下一步措施。”杨江说。

对于未来如何加强东黑冠长臂猿的保护,杨江表示,首先将持续加强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更加关注保护现状,参与到保护中来;其次,与越南联合开展生物廊道建设,从两个保护区外围延伸出一片能够容纳2000~3000只长臂猿的栖息地。

编辑:王胜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