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生活在我国境内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为守护这些“水中国宝”,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研究团队联合多家保护区和研发单位,建成了覆盖内河和近海的我国首个水生哺乳动物实时声影像智慧监测平台,该平台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

“水中国宝”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有哪些区别?监测平台对物种保护能带来哪些帮助?未来对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的保护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水中国宝”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是两种不同的鲸类动物,二者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

就分布区域而言,长江江豚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等水域;而中华白海豚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的近岸水域,在其他国家也有分布。在形态特征上,长江江豚没有背鳍,吻短而阔,个体较小,体长不超过2米,体重不超过120公斤,体表呈铅灰色;而中华白海豚有明显背鳍,吻相对尖而长,成年体长约2.5米,体重超过150公斤,体表颜色随年龄增大从铅灰色变成白色。

长江江豚属于极度濒危物种,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的数量为1249头;而中华白海豚的数量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说法,整个种群规模预测超过四五千头。目前,为了对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进行保护,分别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而针对长江江豚还利用长江自然故道建立了迁地保护区,以及在人工环境下开展繁育研究。

尽管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存在以上多方面的差异,但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海近岸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物种,都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都是我国的“水中国宝”。

我国首个智慧监测平台如何显神威?

最早对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进行观察主要是“看”,即借助望远镜的传统目视观察。这种观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光线不好或夜间无法进行观察,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水生哺乳动物约95%的时间在水下活动,因此观察的时机有限。

在“看”的基础上,科考人员后来利用这两种动物发出的声呐信号,补充了“听”的方式——被动声学观察。在目视观察时,科考人员在船尾拖置声学记录仪器,检测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的声呐信号,判断是否有这两种动物在附近活动。

被动声学观察是对目视观察的重要补充,但其也存在自身的限制。这是因为,被动声学观察只有在目视观察时才能进行,监测范围也有限。同时,由于目视和声学记录的时间存在较大误差,因此二者很难同步。

如今,我国首个水生哺乳动物实时声影像智慧监测平台建成,很好地弥补了目视观察和被动声学观察的缺陷。王克雄介绍,该监测平台能够全天候、全自动对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进行观察,拓展了监测的空间范围,实现影像与声学观察高度同步,并且可对活动区域涉水工程及航运水下噪声进行预警,对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的研究和保护有着重要价值。

江豚和中华白海豚保护任重道远

目前,这一监测平台已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以及广东珠江口等水域布设40多个监测点。未来,科研人员希望能够扩大监测范围,将设备架设在海事和航道部门的航标上,同时,希望能够深化对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的个体声音信号特征的研究,实现每一头个体的数字化。

王克雄表示,除了加强监测预警措施,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的保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栖息地的改造恢复、对航运船舶限航限速、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措施,都能对动物的保护带来良好的效果。同时,未来也需要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合作,多方协调联动,才能大大提高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的保护效率。

监制:郭静

记者:富赜

编辑:罗江 马千雯

编辑:杨晓凡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