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4日消息(记者李思默)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生态功能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全区总面积83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72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7.76%。这里全域都是国家一级火险区,更是全国三大“雷击火”高发区之一,但13年来,这里没有发生过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灾。

优异成绩的背后,黑龙江大兴安岭摸索创新出一条怎样的防火特色路?面对严峻复杂的森林防灭火形势,当地采取了哪些务实管用的防火举措?如何守护好这片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国有林区?春季防火期,记者深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瞭望员李春梅:现在是上午8时36分,小雪,东风一二级,视线只有100米。汇报一下监测到什么了,如果看到哪里有烟,我们就上报。

在24米高的塔河林业局516瞭望塔上,森林防火瞭望员李春梅正在用望远镜巡查林区情况。每隔大约40分钟,她就会把监测到的内容通过无线电台上报给塔河森林防灭火指挥部。

瞭望员李春梅在巡查林区情况(记者李思默 摄)

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像这样的瞭望塔共有352座。瞭望员被誉为“大森林的眼睛”,李春梅和丈夫李金柱是驻守在林海深处高山上的夫妻瞭望员,守护着方圆15公里范围内的森林安全。李金柱说,每年3月进山至11月下山,他们一直驻守在瞭望塔。“一天全在塔上工作,我们属于‘夫妻档’,两个人轮流换班,观测是否发现烟点、起火点。”

除防火瞭望塔外,春防期开始后,大兴安岭地区116个森林防火检查站也全部运行。作为入山进林卡口的“守门员”,检查站的工作人员24小时全天候值班。

检查站工作人员:您好,请问您到哪里?

小客车驾驶人:我去呼玛。

检查站工作人员:请下车,检查一下防火罩和灭火器。

坐落在古中公路旁的古源林场零公里检查站,是古中公路入山检查的第一道关口。这里各类车辆过往频繁、人员流动大。对于进山车辆,工作人员会对驾驶人进行实名登记,并检查车里是否配备灭火器、防火罩等消防设备。松岭林业局防火办主任李国民介绍,近年来检查站已经逐步完成升级改造,配备实时监控系统,在入山主要路口和景区重要位置安装摄像头,现在在检查站通过显示屏就可以实时监测掌握入山车辆、人员和景区内的情况。

李国民表示:“尤其是在森林防火检查期间,按照防火规定,检查车辆是否携带灭火器,以及入山人员携带烟火的情况。如果有烟火,我们把烟火先留下。等返回的时候再返还,切实从源头上制止火源进山。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护,并用红外相机对重要路口监测,景区内也安装了摄像头,坐在屋里就能全方位掌握所有情况。”

今年春季,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降水量较往年偏少一成至二成,大风日数比往年偏多,森林防火形势严峻。除看住人、管住火,做好源头防控外,一旦发生火情,抓住早期处置的最佳窗口期,快速高效开展火灾扑救是关键。

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一架蓝色的国产无人机彩虹-4格外引人注目。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站长田宝宽向记者介绍,作为国产无人机中的佼佼者,彩虹-4不仅载荷能力强、续航性能好,还具有昼夜全天候作战能力。特别是在夜间,它依然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全方位监控。

田宝宽表示:“这架无人机翼展18米,机身长9米,机高3.4米,目前已飞行85架次,200小时。主要解决了夜间侦察的问题,有人机白天飞,无人机可以夜间飞,夜间侦察。去年夏季的雷击火,无人机就发现了两起,之后直接告诉林业局,早晨火场就处理完了。”

田宝宽说,今年,大兴安岭地区增强了空中巡护和扑灭力量,投入航空消防飞机27架,高火险期实行飞机靠前驻防,确保每架飞机飞行半径在100公里以内,构筑起空中加地面的立体防护屏障。

田宝宽介绍:“这支空中力量最大的特点是飞机速度快,第一时间到达火场,之后把火场情况报告给指挥部,同时飞机有吊桶作业,向地面火场上的火线进行洒水灭火。我们现在是空地配合,就是地面需要什么,就把其送进火场,进行远程投送。扑火队员和飞机要深度融合,空中地面配合得好,才真正实现打得更快。”

为进一步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两年前,大兴安岭森林防火感知系统建成并投入实战使用。大兴安岭地区应急管理局局长赵晓刚介绍,这套感知系统可以实现“天空塔地”四位一体的预警监测,及时、快速获取动态信息和关键环节,有效做到火情早发现、早报告。

赵晓刚表示:“‘天’就是天上的卫星,它能够定时扫描捕捉热点,同时反馈给各县(市、区)、林业局森防指,我们派出队伍再进行核查确认是否是火点。‘空’就是飞机,固定翼、直升机、无人机定点巡航巡护,及时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及时处置,这也是当前森林防灭火最有效的手段。‘塔’就是瞭望塔,这是传统的监测手段。‘地’就是地面的巡护队伍,在人员经过的区域不间断巡查巡护。一般在3公里至5公里处设一名巡护员,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地处置,这起到了一定作用。这些年通过‘天空塔地’四位一体的运用,我们对火情的发现更早了,对于突发情况处置得更快了。”

据统计,去年5月至8月,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了35起雷击火,因为处置及时,平均灭火时间3小时5分钟,最短灭火时间21分钟,避免了小火酿成大灾。赵晓刚表示,现在“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可以确保林区一旦发生火情,半径80公里内能就近调度200人至500人,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

赵晓刚说:“把火源要管住,避免发生人为火灾,雷击火发生之后我们快速处置,通过科技的监测手段和我们的不懈努力,这几年的林火发现得早,处置得早,没有酿成大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