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驻乌兰巴托记者敖翔。

蒙古国遭遇严寒天气和暴风雪侵袭(图片来源: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

自去年入冬以来,蒙古国遭遇严寒天气和暴风雪侵袭。全国平均降雪量创下1975年以来最高纪录,八成国土被大雪覆盖,给当地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灾害发生后,中国率先伸出援手向蒙古国提供了赈灾款物。蒙古国这次受灾程度到底有多严重?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说一说这方面的情况。

雪后的蒙古国街景(记者敖翔 摄)

人口接近350.5万人的蒙古国,至今仍然保留着游牧的传统。蒙古人见面关心完对方及家人身体健康与否之后,还会询问一下牲畜是否顺利过冬,牧草的长势怎么样等。蒙古人饲养绵羊、山羊、牛、马和骆驼等牲畜,它们在蒙古人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牲畜的重要性在蒙古国宏观经济和牧民微观生活层面均举足轻重(图片来源: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

实际上,牲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蒙古国民族传统和语言习惯方面,其经济意义也非同寻常。从宏观层面来讲,畜牧业是蒙古国的支柱产业,在蒙古国经济中举足轻重。从微观层面来看,牲畜对牧民家庭来说是重要财产,牲畜大量死亡对牧民家庭就是重要财产损失。

这次严寒天气和暴风雪侵袭给当地的畜牧业和牧民生活带来多大影响?3月初,蒙古国外交部长巴特策策格曾向我透露两组数据:蒙古国有7千万头牲畜,其中1千万头牲畜可能死亡。全国有18.9万户牧民家庭,其中11万户过冬困难。巴特策策格还明确说,蒙古国经历了非常困难的冬季,预计2024年的春天,形势会更加严峻。

严寒和暴风雪天气对蒙古国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影响严重(图片来源: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

而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3月14日,蒙古国470万头牲畜在恶劣天气中死亡,占全国牲畜总量的7.3%。为此,蒙古国从今年2月14日开始实施的防灾高度戒备状态将持续至今年5月15日。

蒙古国境内开展紧急救灾援助行动(图片来源: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

为应对寒流带来的冰雪灾害、保护牧民安稳过冬、避免畜牧业遭受打击,蒙古国政府成立了救援指挥部,组织力量克服燃油紧张和大雪封路等困难,迅速下到基层,为救灾工作打通堵点、扫清难点;同时,政府决定增设气象雷达等监测设备,更好预判全国天气变化;社会各界陆续为赈灾捐款捐物;蒙古国科技大学还出台了规定,允许牧民家庭学生回家帮忙一个月。

中方提供的赈灾物资抵达蒙古(图片来源:蒙古国红十字会)

作为蒙古国的永久邻居,中国不仅率先拿出赈灾物资,而且持续推进援助行动。3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供的赈灾物资运抵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向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右)移交援助款物(图片来源: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

3月4日,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向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移交了中国政府提供的紧急现汇援助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援助的款物。奥云额尔登对此表示感谢,并说中国率先提供援助,展现邻里典范,希望两国和双边关系发展突飞猛进,两国人民幸福安康。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向蒙古国红十字会秘书长宝劳尔玛(左)转交中方捐赠(图片来源: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

3月6日,沈敏娟大使在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举办的国际妇女节招待会上向蒙古国红十字会转交了中国驻蒙使领馆馆员、在蒙中资企业捐助的1.104亿蒙古图格里克(约合人民币23.4万元),以及北京红十字会向蒙古国红十字会捐赠的10万元人民币现汇援助。而就在几天前,也就是3月18日,中国援助物资和蒙古国红十字会用中方援款采购的物资已经被分发到了蒙古国中央省灾民的手中。

中国向蒙古国提供的赈灾及援助应急物资(记者敖翔 摄)

中蒙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素有守望相助的传统。中国持续为寒流侵袭的蒙古国注入暖流,给当地的受灾民众送去温暖。这是中国成语“患难见真情”的鲜活表达,也是蒙古国谚语“得志时送骆驼,不如落魄时送根针”的现实写照,是中蒙共建两国命运共同体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以上是总台驻乌兰巴托记者敖翔在蒙古国当地的观察。

本期《总台记者看世界》作者:总台驻乌兰巴托记者 敖翔

(出自中国之声专栏《总台记者看世界》)

监制丨李天娇

记者丨敖翔

编辑丨杜雨亭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