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亚太总站记者邓雪梅。

不久前,在斐济举行的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特别会议重点讨论了日本核污染水即将排放入海的问题。因为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太平洋岛国对核污染水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

太平洋岛国论坛是南太平洋国家政府间加强区域合作、协调对外政策的区域合作组织,它在1985年签订《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规定在南太平洋地区设立一个无核武地带,各缔约方承诺不在该地区安放、试验任何核爆炸装置,不倾倒放射性废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这为禁止在该区域进行违规核行动提供了法律制约。

在近期举行的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特别会议上,岛国领导人强烈关注核污染水对蓝色太平洋的健康、安全的潜在威胁,呼吁对这一问题展开国际磋商,按照国际法进行独立、可核查的科学评估。

马绍尔群岛67次被当作美国的核试验场

1946年至1958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及其上空和海底进行了67次核试验。如果将这些核弹的威力平均分配,相当于12年时间里,马绍尔群岛每天都要遭受1.6次广岛原子弹规模的爆炸。美军对1954年3月1日实施的一次氢弹试验爆炸当量预估失误,导致附近居民没能提前疏散,许多人出现急性辐射中毒症状,数十名居民在短期内因癌症、白血病等疾病死亡。1957年至1958年,英国在前殖民地基里巴斯进行9次核试验。有研究显示,由于暴露在核辐射下,经历过核试验的基里巴斯人至今仍面临着更高的患癌率。1946年至1982年,美英等国还向太平洋、大西洋倾倒大量核废料。

1946年,在美国系列核武器测试中,一枚名叫“贝克”的核弹在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水下约27公尺的地方爆炸

历史的惨痛影响至今未消,现在日本又要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上百万吨核污染水经处理并稀释后排入太平洋,引起了岛国人民的强烈关注。除了历史原因谈“核”色变,还有多重现实考虑:首先,担心排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质会随洋流和潮汐扩散,存在污染鱼类风险,严重打击岛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农渔业;其次,太平洋岛国地区生态比较脆弱,人类和动植物生存严重依赖海洋生态。一旦大量核污染水排海,则会导致海洋生态灾难,由此造成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将对整个太平洋地区造成沉重打击。

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普纳、斐济副总理卡米卡米加都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太平洋岛民每天都在忍受核试验“后遗症”的长期影响。这是核国家强加给我们人民的痛苦,直到今天,这些国家仍然拒绝承认他们的行为以及对我们的健康和家园的代际永久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阻止导致或误导我们走向又一场重大核污染灾难的他方行动”。卡米卡米加更是发出了灵魂拷问:根据与日本政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共享的数据和信息,独立专家小组无法得出与日本政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同的结论。一个不得不问的问题是:如果高级液体处理系统(ALPS)处理过的水如此安全,为什么不在日本将其重新用于其他用途——例如制造业和农业。

斐济副总理卡米卡米加

目前,太平洋岛国论坛组成的独立专家小组正在进行独立的调查工作,并在此前派出高级别代表团访问日本,就核污染水排海加强政治和科学对话,向日方重申科学和数据对指导排放决定的重要性。要求日本在所有疑问未能解决之前,不应实施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以上是总台亚太总站记者邓雪梅在当地的观察。

本期《总台记者看世界》作者:总台驻新加坡记者 邓雪梅

编辑:刘婧苹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