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10月1日,北京延庆博物馆“24小时博物馆”专题展亮相。首期展览以“十器照千年”为主题,让跨越数千年的文物突破时空限制,成为延庆街头永不落幕的文化地标,为市民与游客打造全天候可触摸的“历史秘境”。
展览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作为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延庆创新实践,此次“24小时博物馆”专题展览选址博物馆西侧玻璃幕墙区域,精选10件馆藏精品文物,从远古石器到清代瓷器,串联起妫川大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明脉络。此次展出的10件文物,每一件都是延庆历史的“活坐标”,让观众无论在清晨还是深夜,都能透过玻璃幕墙,阅读家乡的千年故事。“我们希望打破‘博物馆只在白天开放’的固有印象,让文物‘不打烊’,文化‘全天候’。”延庆区文物局副局长顾钟杰表示。
为兼顾文物安全与观展体验,展览在细节设计上“双管齐下”,科技感与人文关怀拉满。10件文物均安置在定制款独立展柜中,展柜采用高透低反玻璃,搭配可升降、360°旋转展台,观众能全方位看清文物纹路与细节。玻璃幕墙选用高透光防爆材质,既保证观赏清晰度,又为文物筑起“防护盾”。考虑到日光对文物的影响,展区配备自动遮光帘,白天降下以隔绝紫外线,为文物营造适宜的保存环境;太阳下山后,遮光帘自动升起,文物在特制的展柜灯光下熠熠生辉,实现“保护”与“观赏”的双向平衡。
展览引入“互动全息幻影屏”,让静态文物“活”起来。以馆藏青铜短剑为模型,观众只需在玻璃幕墙前挥动双手,就能触发内侧屏幕的3D文物模型,操控全方位互动。“这不仅是看展,更是沉浸式的历史互动。”不少提前体验的市民表示,这种互动方式趣味十足,改变了以往看展的模式。
“延庆的千年历史,不该被锁在博物馆里。此次‘24小时博物馆’,是延庆博物馆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又一尝试。”延庆博物馆副馆长马莹说。后续,延庆博物馆还将结合“24小时博物馆”专题展的运营情况,以多种方式挑选出更多精品文物,适时更换展览主题。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