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在北京市昌平区开幕。活动紧扣“探索生命 共创未来”主题,整合“政产学研医金”优质资源,构建协同创新集群,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开幕式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自2022年起已举办三届,是昌平区精心打造的高水平生命科学与医药健康品牌活动。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自1959年至今已举办41届,作为医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每年汇集政策解读、生态链企业合作、顶尖专家前沿研讨等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1+6+1+N”模式,即1场开幕式及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1场主题推介,多场闭门研讨会、行业招商推介及投资考察活动。
主论坛由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医药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围绕医药政策与产业发展作主题发言,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引。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聚焦人工智能与“超限制造”、免疫学与生命健康、新型药物递释系统等前沿领域作主旨报告,为创新发展提供建议。头部医药企业家围绕实践分享经验,展示企业在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场还开展了多场圆桌对话研讨,围绕医药创新、产业链协同等议题展开研讨,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主题推介紧扣“创新驱动·智链未来”核心主旨,从政策引导、创新驱动、平台赋能、数智化转型和开放合作等维度,呈现中国医药产业质效跃迁的实践与成绩。北京市明确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坚持高位调度、系统推进,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的城市。“十四五”期间,北京共上市12款创新药,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添4款品种;获批54款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其中今年上半年获批7款国家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医药健康产业的主阵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目前已建成57个产业服务平台,涵盖新生巢、飞镖等标杆孵化器以及生物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平台,实现从孵化、研发到中试、转化的无缝衔接。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投入运营,累计开展182项临床试验,加速新药上市进程;首个国家级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落地,通过“昌生驿站”智能政务服务场景、国际人才活动室等创新服务,推动审评重心前移,助力110余家科学家创办企业快速成长。
6场平行论坛包括医药研发创新与转化论坛、医疗器械数智化与医工融合创新论坛、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论坛、Bio—link—Pharma医药攀登者圆桌会、2025昌平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创新药出海与全球化开发论坛,聚焦创新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等核心赛道,围绕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生物技术新方向、医疗器械全要素创新等前沿话题展开研讨,共话行业趋势与发展潜力。
近年来,昌平区统筹全区产业空间资源,围绕“一核、一带、三片区”的空间布局,同时集中布局国际医疗器械城、沙河医药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组团。围绕这一发展蓝图,昌平区出台《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支持办法》等产业政策,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新一代抗体、创新化药、数字医疗、高端诊疗设备、美丽健康、合成生物制造等重点赛道,从临床研究到获批上市,从产业化到产品“出海”给予企业全链条支持。
一系列精彩活动涵盖活动期间及前后组织的多场研讨会、产融合作对接、昌平招商推介、投资考察等。
揭牌仪式(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现场举办北京未来医药产业链研究院(筹)揭牌仪式。该研究院由国内二十余家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合作组建,开展医药产业链发展研究,支撑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组织政产学研医金合作,推动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服务医药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打造我国医药领域高水平智库和产业服务平台。
主论坛上,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揭晓。该名单源自《2024中国医药工业统计年报》的客观数据,由综合册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序前100位的企业构成。2024年北京市共有12家企业入选前100位企业,仅次于江苏省的16家,与浙江省共同位列第二;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2149.5亿元,同比增长4.4%,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整体的21.4%和23.6%,均位居全国首位;资产总额9723.7亿元,占整体资产总额的35.7%,稳居全国首位。
会上进行了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成果展示,包括20款创新药、15款创新医疗器械。其中北京市创新药品7款,创新医疗器械10款。本次创新成果通过聚焦临床价值、技术前沿等维度,向行业企业公开征集、自主申报符合要求的代表性成果并集中展示,以全景呈现“十四五”以来的创新生态。
启动仪式(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现场举办生命科学重大项目校地共建启动仪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四校合力,推动生物医药、合成生物、高端仪器装备等前沿领域实现“从0到1”突破,筑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根基,点燃创新策源引擎,驱动中国医药健康产业从“跟跑”向全球价值链核心“领跑”跃升。
活动现场发布《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支持办法》。该政策以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为突破口,推动跨境研发合作与国际标准接轨,加速填补脑机接口、AI制药、细胞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技术空白,为我国医药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北京方案”。
签约仪式(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会上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昌平区聚焦医药研发布局与原创成果转化,14个重大项目涵盖了迈瑞医疗器械、大医集团、优锐生物、佰仁医疗、神基制药、修正药业、汉禾生物等产业投资类项目,以及安达生物、格来赛、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汕头大学、春风化雨医疗等创新合作类项目。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