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0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初冬的北京夜里带着寒意。演出前的国家大剧院外,街边落叶随风散开,灯光映照着剧院的弧形外立面,行人脚步匆匆。11月19日晚,“再芬黄梅北京演出季”的参演剧目,由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精心创排的大型原创黄梅戏《延年和乔年》首次登台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从11月13日至30日,再芬黄梅将八台剧目带到北京,在国家大剧院的小剧场、戏剧场,以及北京艺术中心、海淀剧院等多个场地连续上演。

作为开幕剧,《延年和乔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担任出品人,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喻荣军编剧,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国家一级导演何念执导;再芬黄梅音乐总监、一级作曲陈儒天谱曲。配器、舞美、灯光、服装等由多位主创完成。剧中角色主要由王泽熙、马腾等青年演员出演,韩再芬在剧中特别出演。

演员以当代青年的视角诠释革命者的故事(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今年恰逢再芬黄梅青年团成立十五周年,《延年和乔年》由青年演员担纲,聚焦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成长轨迹,以当代舞台方式呈现其理想与行动。王泽熙表示,希望观众能从作品中体会“信仰的力量”。

全剧在保持黄梅戏唱腔与表演基础上,加入音乐剧与话剧的表达。喻荣军以陈独秀的回忆为主线串联人物关系,何念在调度中强化历史情境。音乐团队在传统旋律基础上进行交响化编配,舞美与灯光以简约结构和冷暖变化提示时代背景。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崔伟认为,《延年和乔年》在主旋律题材创作上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延伸了再芬黄梅的艺术路径。他提到,作品能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进入人物命运,是再芬黄梅自《徽州女人》以来的创作特质。

作为陈延年、陈乔年的故乡,安徽省安庆市近年来推动“延乔”文化品牌建设,包括修缮“二陈读书处”、建设延乔中学,并以戏剧、影视等形式传播相关历史。再芬黄梅在当地持续创作红色题材,从《邓稼先》《不朽的骄杨》到此次《延年和乔年》,延续其主旋律创作方向。

今年是再芬黄梅成立二十周年。剧院在传统基础上保持探索,推动黄梅戏面向更广受众。此次进京的八台剧目,呈现了其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路径。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