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9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11月18日,“非遗匠韵”张家湾文化体验市集在北京服装学院举办。本次活动以汉服文化为纽带,聚焦中华传统服饰与非遗技艺的当代传承,通过市集展示、互动体验多元形式,为来自全球的留学生、非遗传承人及北京服装学院师生搭建深度交流平台。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战略的重要实践,本次活动是张家湾镇深化校地合作、践行“副中心有我”责任担当的典范。张家湾镇依托辖区内的国家级时尚高等学府资源,与北京服装学院紧密协作,将高校的学术创意与地方文化底蕴深度融合。活动中,张家湾镇政府组织四位非遗传承人及艺术家设立特色展位,以“非遗匠韵张家湾”为主题,通过展览式市集形式,呈现运河泥塑、绢人工艺、花丝镶嵌、北京玉雕等地域文化。

市集现场,众多留学生驻足体验。他们对绢人“好运娃”的京剧服饰表现出浓厚兴趣,为花丝镶嵌的精巧工艺啧啧称奇,更赞叹“中国玉雕的细腻堪比微雕艺术”。

陶瓷艺术家周相春带来的《大运通州》系列作品,以泥火交织的粗粝质感再现运河漕运历史场景,通过“拉纤”“搬运”“生活”三部曲,将劳动者史诗转化为可触的艺术叙事,彰显运河文化的当代生命力。唐人坊展出的“好运娃”京剧系列人偶,以京津冀旅游联盟吉祥物为载体,融合传统绢人技艺与现代美学设计,成为中外青年热议的文化符号。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将工艺巧融宫灯雅韵于首饰设计,以金丝盘绕的精湛技法,将宫灯的飞檐翘角、镂空雕花凝于方寸之间,让古典光影美学在颈间腕间流转。金瓯永固杯的复刻之作,更循古法匠心,还原杯身錾刻的缠枝宝相花。玉雕大师张铁城、王建领衔的北京玉雕团队,通过奥运徽宝、冬奥徽宝等国家级作品展陈,呈现玉雕技艺的时代精神。

来自张家湾镇“志汇湾家”的志愿者,承担非遗展示辅助、现场保障工作,同时发挥语言与文化沟通优势,专项开展留学生双语引导、跨文化交流讲解服务,搭建文化互鉴桥梁,为文化传播注入温暖力量。

未来,张家湾镇将继续深化与北京服装学院的战略合作,通过多元的文化项目,持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为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全球时尚策源地”贡献张家湾智慧。

编辑:阮修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