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近日,“全链条赋能医药产业绿色创新发展 医保商保协同共治”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作为绿色价格认证研究中心成果发布系列活动之一,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共探全链条赋能医药产业绿色创新发展路径,助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衔接协同。会议汇聚相关行政部门领导、企事业单位代表、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等近百位嘉宾,北京ESG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黄勃主持会议。

研讨会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孔安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在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战略引领下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始终坚持以“绿色”为底色,以“创新”为引擎,全力推动医药健康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副中心积极探索价格成本核算与认证体系,依托绿色价格认证研究中心,构建覆盖研发、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绿色评价标准,引导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机制,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副中心将推动绿色价格认证体系尽快落地,探索医险融合新路径,让“绿色成本”可衡量、“创新价值”可兑现,使副中心成为医药产业绿色转型的“国家试验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副主任初绽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国家推动医药创新的“三重优势”已经凸显出来:一是医保资金增速超欧美,持续支持创新药发展;二是AI基础设施完备,依托海量数据与算力赋能研发新范式;三是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三者协同,为医药创新注入强劲动力。如何将医药产业创新和医药产业绿色发展统筹起来至关重要,期待通过从全链条的支付环节赋能医药产业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推进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协同发展、形成合力,打通从“绿色理念”到“市场价值”的桥梁。未来,中心将继续联合北京ESG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技术评估与医药政策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以“促进医药创新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医保治理”为主题进行分享。他梳理医药创新发展逻辑,并从公共治理角度出发,介绍促进医药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支持路径。同时,进一步深度探讨医保治理促进医药创新的既往成绩、底层逻辑和未来思路。他表示,促进医药创新发展的医保治理创新,要以系统重塑建构新供需创新发展平衡,以战略性视角和颠覆性思维挖掘医药科技驱动力,以强国目标引领医保内涵、医药高质量创新发展价值取向。
国家医疗保障局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赵秀竹以“医保大数据赋能医保商保同步结算”为主题进行分享。她表示,国家医疗保障局通过优化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建立商保创新药目录,并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以“三除外”举措破除创新药临床使用中的考核壁垒,保障患者用药需求。在支付结算领域,国家医疗保障局大数据中心正积极推进医保商保同步结算试点,通过搭建统一平台和加密计算等方式,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结算效率。未来,国家医疗保障局大数据中心将进一步推动商保创新药目录落地,在安全前提下释放医保数据要素价值,并深化医保与商保协同发展,为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技术评估与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吕兰婷作“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协同机制研究”主题分享,介绍当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与所面临的堵点问题,重点围绕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全链条协同发展路径展开论述。她提出,深化医保商保协同共治是战略导向、人民需要、行业需求和产业期待,应从产品设计、营销、支付、服务、监管等多个关键点共同发力加速商业健康保险差异化发展。她表示,后续将持续开展相关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服务于实践,继续为医保商保协同机制的关键堵点提供破题思路与参考。
在圆桌交流环节,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科员黄斌,《管理世界》编辑部编辑、副研究员耿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研究员蒯丽萍,泰康在线首席核赔兼理赔消保部副总经理高林林,镁信健康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创新官冯昊,围绕“优化多元支付生态,探索医保商保协同共治路径”议题,聚焦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协同共治的实现路径,探讨基本医保如何赋能商业健康保险、医保商保数据如何共享、如何提升公众保险意识、“双目录”机制如何落地、药品价格保密机制如何构建、商业健康保险如何更好发挥在精算风控以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等关键问题。
未来,北京ESG研究院、绿色价格认证研究中心将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技术评估与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持续深化合作,构建创新药械绿色价格成本核算和认证体系,推动政策落地、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为健康中国建设与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